什麼是4WD四輪驅動?跟AWD的差別以及優缺點
▲圖為Subaru Symmetrical AWD對稱式四驅系統。
最年來有許多種的4WD,也就是統稱四輪驅動的車輛在市面上販售。然而到底什麼是4WD?與AWD的不同之處是什麼,本文將四輪驅動大致分為4種類型來說明各別的優缺點。
● 什麼是4WD?
● 4WD和AWD的差別
● ①全時4WD
● ②分時4WD
● ③電子控制4WD
● ④E-FOUR/e-4WD
● 4WD的優點及缺點
● 近年來的4WD油耗還不錯!
什麼是4WD?
所謂的4WD,是指車輛所有的輪胎都能被帶,此縮寫取自英文「4 Wheel Drive」,中文則是「四輪驅動」。4WD在汽車歷史上屬於極為新世代的驅動方式,第一款量產自用小客車Ford Model T問世時,只有帶動後輪的「後輪傳動」,之後出現了只帶動前輪的「前輪驅動」與「FF」(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隨後終於有了4WD四輪驅動技術的產生。

▲圖為第一款量產自用小客車 Ford Model T。
全世界率先在量產小客車上採用4WD的是1972年問世的Subaru Leone Estate Van,在那之前只有在非小客車型的吉普車上才能看得到4WD的應用。
4WD和AWD的差別

▲新款Subaru Levorg。Subaru、Mazda均採用AWD。
AWD乃是擷取All Wheel Driv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中文為「全輪驅動」,而對於小客車來說,4WD和AWD的意思是相同的。更明確來說,對於六輪以上的車輛的以所有輪胎做驅動時,就不稱為4WD而是AWD全輪驅動。但「前輪驅動」和「全輪驅動」在日文裡是同一個發音(zenrin kudou),因此通常不會用口頭方式來表達。
不同的車廠可能會稱四驅系統為4WD或AWD,而一般會用AWD來稱呼全時四輪驅動或是電子控制式四輪驅動(內文有詳細說明),所以在名稱上一般沒有明確的規定用法。
①全時4WD

▲圖為Subaru Leone Estate Van 4WD(1972年)。
全世界首輛四驅小客車是Subaru Leone Estate Van,採用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全時4WD),全時4WD代表車輛在行駛時都是採取四輪驅動的方式,而其機械結構非常的簡單,因此也猜想當時會首次將此系統用於小客車上是因為這個原因。
②分時4WD

▲新款Suzuki Jimny採用分時4WD的驅動方式。
「全時」的相對詞「分時」,代表車輛平時以兩輪驅動,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切換成四輪驅動的方式就稱之為「分時4WD」。

▲圖為Jeep Wrangler Rubicon的排檔桿,左邊的排檔桿為副變速箱,在四輪驅動狀態下可選擇高速或者低速齒輪,在惡劣道路行駛時即可使用低速。
在汽車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乃是先有全時4WD之後才發展出分時4WD,而這是針對乘用車的部分。可是對於1960年代乘坐舒適度不如轎車的JEEP,卻已經發展出能夠以手動的方式切換2WD及4WD的副變速箱的車款。
而「分時4WD」在1980年代所開發的四輪驅動車輛上已經屬於主流。即使在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新款車輛中被歸類為Cross Country SUV的Suzuki Jimny、Jeep Wrangler等這類專為惡劣道路行駛的車款也是繼續採用分時AWD。
③電子控制式4WD

▲Mazda CX-5搭載電控式4WD(i-ACTIV AWD),從中速到高速領域能有效率的展現出FF的操控,並且在起步及濕滑的道路上採用後輪驅動。
透過電腦自動即時控制前輪與後輪的扭力分配就是「電控式4WD/AWD」。電控式4WD/AWD和上述所提的「全時4WD」其實是同一個原理,但是在電腦的控制之下能夠採用節省油耗的前輪驅動,或者切換為帶點熱血的後輪驅動。電控式4WD能夠透過感應器來測得輪速以及動能的狀態,進而由電腦來分析打滑的輪胎數據,之後再將動能(扭力)分配到具抓地力的輪胎上,並且依照車主選擇的行駛模式來調整前後輪的扭力分配。
除了前後輪扭力分配,也有可針對左右輪的扭力分配做改變的電子式四輪驅動,例如如果有一輪陷入在泥地,可將動力分配到其它三輪來幫助脫困。
電控式4WD/AWD是目前4輪驅動方式的主流,而的不同的品牌會採用不同的名稱,例如:
● Mazda:i-ACTIV AWD
● Subaru:Symmetrical AWD
● Mercedes-Benz:4MATIC
● BMW:xDrive
④E-FOUR/e-4WD

▲配置「E-Four」四驅系統的Toyota Harrier。
E-Four/e-4WD是透過引擎做為前輪的動力,而後輪則是由電動馬達作為動力輸出。
「E-Four」是Toyota在2009年時所登記的商標名稱,而「e-4WD」則是日立HITACHI所開發的名稱(但並沒有註冊商標)。這兩者有著極大的不同,E-Four是油電混合動力車款的後輪以電動馬達驅動,而e-4WD則是非油電混合動力車款的後輪透過馬達驅動。在汽車演進史中,日立e-4WD先行於市場推出,應用於2002年第三代Nissan March與2003年第二代Mazda Demio等車款上,之後Toyota才推出E-Four,而E-Four/e-4WD也算是從「電控式4WD」所衍生而出。
4WD的優點及缺點
接下來將比較4WD的優點及缺點,再針對4種不同的四輪驅動方式比較個別的優缺點。

▲提到4WD就會想到Subaru,圖為Subaru Impreza G4。
說到4WD的優點,就是〝即使在越野道路或者一般道路都具有良好的行駛性能〞。
4WD在一般道路上也不錯的原因:
在越野道路上4WD的好處不用多說,但是在乾燥的一般道路上行駛4WD的優點就有幾個地方值得提出。
●提昇過彎穩定性與安全性,增加行駛樂趣
解決FF前驅車的轉向不足(Under steer),與FR後驅車轉向過度(Over steer)的問題。
●加速性佳
以二輪驅動時,每一顆傳動軸上的輪胎會受到來自引擎傳達的各50%動力,但四輪驅動卻是能夠分配各25%的動力,而因為負荷分散的關係因此加速性也就能夠提昇。
●提昇高速行駛的穩定性(可以增加極速範圍)
如前項所言,四輪同時摩擦地面,就好比人力車上擺著很重的物品,與其任由兩個力氣大的人來拖,4個普通人來拖還說不定會比較快是同樣的道理。
4WD的缺點主要有5個,但最新技術已解決掉許多缺點,特別是油耗部分(後面會提到)。
近年來的4WD油耗表現還不錯
在現今2020年,因著電控式4WD的普及和技術上的躍進,新車所搭載的電控式4WD也比以前大幅改善油耗的問題。

▲在Mazda CX-30官網可以看到2WD與4WD的油耗差異,兩車皆為2.0汽油車搭配6速自排,在WLTC模式下油耗表現只差了0.8km/L。
從車型規格表中可發現2WD與4WD的油耗差距逐漸縮小(WLTC測試標準),而市面上油耗只差2km/L左右的4WD車款也陸續推出了不少。如果以實際油耗來說,4WD與2WD相比也差異甚小,甚至在特定路況有時反而4WD的油耗還比較好。雖然現今有各種類型的4WD四驅系統,當下主流的電控式4WD的行駛性能以及油耗表現已經算是將兩者兼顧。

原文出處:4WD・四輪駆動とは?AWDとの違い&メリット・デメリットも
想看更多:MOBY
最年來有許多種的4WD,也就是統稱四輪驅動的車輛在市面上販售。然而到底什麼是4WD?與AWD的不同之處是什麼,本文將四輪驅動大致分為4種類型來說明各別的優缺點。
● 什麼是4WD?
● 4WD和AWD的差別
● ①全時4WD
● ②分時4WD
● ③電子控制4WD
● ④E-FOUR/e-4WD
● 4WD的優點及缺點
● 近年來的4WD油耗還不錯!
什麼是4WD?
所謂的4WD,是指車輛所有的輪胎都能被帶,此縮寫取自英文「4 Wheel Drive」,中文則是「四輪驅動」。4WD在汽車歷史上屬於極為新世代的驅動方式,第一款量產自用小客車Ford Model T問世時,只有帶動後輪的「後輪傳動」,之後出現了只帶動前輪的「前輪驅動」與「FF」(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隨後終於有了4WD四輪驅動技術的產生。
▲圖為第一款量產自用小客車 Ford Model T。
全世界率先量產自用四驅小客車的是Subaru |
全世界率先在量產小客車上採用4WD的是1972年問世的Subaru Leone Estate Van,在那之前只有在非小客車型的吉普車上才能看得到4WD的應用。
4WD和AWD的差別
▲新款Subaru Levorg。Subaru、Mazda均採用AWD。
AWD乃是擷取All Wheel Driv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中文為「全輪驅動」,而對於小客車來說,4WD和AWD的意思是相同的。更明確來說,對於六輪以上的車輛的以所有輪胎做驅動時,就不稱為4WD而是AWD全輪驅動。但「前輪驅動」和「全輪驅動」在日文裡是同一個發音(zenrin kudou),因此通常不會用口頭方式來表達。
4WD和AWD名稱的使用差別 |
不同的車廠可能會稱四驅系統為4WD或AWD,而一般會用AWD來稱呼全時四輪驅動或是電子控制式四輪驅動(內文有詳細說明),所以在名稱上一般沒有明確的規定用法。
①全時4WD
▲圖為Subaru Leone Estate Van 4WD(1972年)。
全世界首輛四驅小客車是Subaru Leone Estate Van,採用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全時4WD),全時4WD代表車輛在行駛時都是採取四輪驅動的方式,而其機械結構非常的簡單,因此也猜想當時會首次將此系統用於小客車上是因為這個原因。
②分時4WD
▲新款Suzuki Jimny採用分時4WD的驅動方式。
「全時」的相對詞「分時」,代表車輛平時以兩輪驅動,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切換成四輪驅動的方式就稱之為「分時4WD」。
▲圖為Jeep Wrangler Rubicon的排檔桿,左邊的排檔桿為副變速箱,在四輪驅動狀態下可選擇高速或者低速齒輪,在惡劣道路行駛時即可使用低速。
在汽車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乃是先有全時4WD之後才發展出分時4WD,而這是針對乘用車的部分。可是對於1960年代乘坐舒適度不如轎車的JEEP,卻已經發展出能夠以手動的方式切換2WD及4WD的副變速箱的車款。
而「分時4WD」在1980年代所開發的四輪驅動車輛上已經屬於主流。即使在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新款車輛中被歸類為Cross Country SUV的Suzuki Jimny、Jeep Wrangler等這類專為惡劣道路行駛的車款也是繼續採用分時AWD。
③電子控制式4WD
▲Mazda CX-5搭載電控式4WD(i-ACTIV AWD),從中速到高速領域能有效率的展現出FF的操控,並且在起步及濕滑的道路上採用後輪驅動。
透過電腦自動即時控制前輪與後輪的扭力分配就是「電控式4WD/AWD」。電控式4WD/AWD和上述所提的「全時4WD」其實是同一個原理,但是在電腦的控制之下能夠採用節省油耗的前輪驅動,或者切換為帶點熱血的後輪驅動。電控式4WD能夠透過感應器來測得輪速以及動能的狀態,進而由電腦來分析打滑的輪胎數據,之後再將動能(扭力)分配到具抓地力的輪胎上,並且依照車主選擇的行駛模式來調整前後輪的扭力分配。
除了前後輪扭力分配,也有可針對左右輪的扭力分配做改變的電子式四輪驅動,例如如果有一輪陷入在泥地,可將動力分配到其它三輪來幫助脫困。
電控式4WD為現今主流 |
電控式4WD/AWD是目前4輪驅動方式的主流,而的不同的品牌會採用不同的名稱,例如:
● Mazda:i-ACTIV AWD
● Subaru:Symmetrical AWD
● Mercedes-Benz:4MATIC
● BMW:xDrive
④E-FOUR/e-4WD
▲配置「E-Four」四驅系統的Toyota Harrier。
E-Four/e-4WD是透過引擎做為前輪的動力,而後輪則是由電動馬達作為動力輸出。
「E-Four」是Toyota在2009年時所登記的商標名稱,而「e-4WD」則是日立HITACHI所開發的名稱(但並沒有註冊商標)。這兩者有著極大的不同,E-Four是油電混合動力車款的後輪以電動馬達驅動,而e-4WD則是非油電混合動力車款的後輪透過馬達驅動。在汽車演進史中,日立e-4WD先行於市場推出,應用於2002年第三代Nissan March與2003年第二代Mazda Demio等車款上,之後Toyota才推出E-Four,而E-Four/e-4WD也算是從「電控式4WD」所衍生而出。
4WD的優點及缺點
接下來將比較4WD的優點及缺點,再針對4種不同的四輪驅動方式比較個別的優缺點。
「4WD的優點」無論越野道路或一般道路都具有良好的行駛性能 |
▲提到4WD就會想到Subaru,圖為Subaru Impreza G4。
說到4WD的優點,就是〝即使在越野道路或者一般道路都具有良好的行駛性能〞。
4WD在一般道路上也不錯的原因:
在越野道路上4WD的好處不用多說,但是在乾燥的一般道路上行駛4WD的優點就有幾個地方值得提出。
●提昇過彎穩定性與安全性,增加行駛樂趣
解決FF前驅車的轉向不足(Under steer),與FR後驅車轉向過度(Over steer)的問題。
●加速性佳
以二輪驅動時,每一顆傳動軸上的輪胎會受到來自引擎傳達的各50%動力,但四輪驅動卻是能夠分配各25%的動力,而因為負荷分散的關係因此加速性也就能夠提昇。
●提昇高速行駛的穩定性(可以增加極速範圍)
如前項所言,四輪同時摩擦地面,就好比人力車上擺著很重的物品,與其任由兩個力氣大的人來拖,4個普通人來拖還說不定會比較快是同樣的道理。
4WD的缺點 |
4WD的缺點主要有5個,但最新技術已解決掉許多缺點,特別是油耗部分(後面會提到)。
- 機制及結構上較為複雜
- 車重比較重
- 價格比較高
- 車室空間會比較窄
- 油耗較差
- 如果將方向盤打到底過彎會造成急速減速(制動現象=Braking phenomenon)
各種的四輪驅動的優缺點一覽表 |
四輪驅動方式 | 優點 | 缺點 |
全時4WD | ●機構最簡單 | 所有4WD的缺點 |
分時4WD | ●2WD行駛時的油耗改善 ●2WD行駛時的制動現象的改善 |
在2WD與4WD間要切換較麻煩 |
電控式4WD | ●不需要切換傳動模式 ●越野及一般道路的高行駛性能 ●油耗改善 |
●價格高 ●系統有些複雜 |
E-Four e-4WD |
●油耗表現最好,加速性也很高 ●沒有中央傳動軸,不會犧牲室內空間 |
●價格最高 ●系統最複雜 |
近年來的4WD油耗表現還不錯
在現今2020年,因著電控式4WD的普及和技術上的躍進,新車所搭載的電控式4WD也比以前大幅改善油耗的問題。
▲在Mazda CX-30官網可以看到2WD與4WD的油耗差異,兩車皆為2.0汽油車搭配6速自排,在WLTC模式下油耗表現只差了0.8km/L。
從車型規格表中可發現2WD與4WD的油耗差距逐漸縮小(WLTC測試標準),而市面上油耗只差2km/L左右的4WD車款也陸續推出了不少。如果以實際油耗來說,4WD與2WD相比也差異甚小,甚至在特定路況有時反而4WD的油耗還比較好。雖然現今有各種類型的4WD四驅系統,當下主流的電控式4WD的行駛性能以及油耗表現已經算是將兩者兼顧。
原文出處:4WD・四輪駆動とは?AWDとの違い&メリット・デメリットも
想看更多:MOBY
Feb
24
24
新開發 2.4T、PHEV 等多樣動力、革命性觸控系統導入,全新 Lexus NX 車系「無預警」網上曝光!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Jason Hu身為 RAV4 的 Lexus 兄弟,NX 車型自 2014 年推出以來在市場上獲得相當大的迴響,尤其是後期追加的 NX200 自然進氣引擎版本,更是在台灣賣翻了!光是去年就賣了 9010 台成為進口車銷售冠軍。面對如此重要的車型,其實就像是作者之前於「和泰汽車 2021 新年展望計畫」提及...
Feb
17
17
紐柏林北賽道單圈壓進7分鐘以內,Porsche全新992世代911 GT3正式亮相!(內有單圈挑戰影片)
Carture 車勢文化
依循著過往的車型推出順序,全新992世代之911 GT3在台灣仍在過新年之際正式亮相,整體戰力再度提升,在更優秀地空氣動力與底盤設計下,讓全新911 GT3在紐柏林北賽道單圈成績一舉壓入7分以內,跑出了6分59秒927佳績,較上一代進步達17秒!911 GT3向來是911車系中最接近競賽車輛的車款之一,全...
Feb
24
24
全球實車首亮相就在台灣!2021 McLaren新世代油電超跑Artura特急發表!
Yahoo奇摩汽車
通常說一台車快、一台超跑快,那指的是車本身加速強跑得快,但如果套用到全新的McLaren Artura上,那說的可不只是出力表現那麼簡單,畢竟從海外線上發表到台灣正式亮相,中間僅相隔了短短一週的時間,儘管在這之後展示車將會繼續全球巡演的行程,但就實際的意義上而言、這場Artura發表會已可...
Feb
25
25
不敵法規改走輕油電?2024年NISSAN GT-R中度改款650hp起跳
CARLINK鏈車網
撰文:蔡至兼 Chien從2007年上市至今已經邁入第14個年頭的GT-R,當時可說是NISSAN的當家的科技形象大使,縱使歷經多次的小改款,甚至還推出全球限量50輛的「GT-R 50 by ITALDESIGN」但新鮮度早已經不足,且面對各國非常嚴苛的法規,生存空間可是倍受壓縮,也因此NISSAN決定在2024年推出中度大...
Feb
25
25
Genesis GV80旗艦休旅車超強安全性 在車禍中救了老虎伍茲一命
Yahoo奇摩汽車
最近體壇的重大新聞,就是高爾夫球巨星-老虎伍茲(Tiger Woods)發生車禍,日前他駕車高速行駛失控翻車,很慶幸是經過搶救並無大礙,而他當時所開的「救命恩車」Genesis GV80,最近也在車界掀起話題。
Feb
23
23
[新車試駕] 精緻且完熟的慢活姿態 BMW 630i Gran Turismo M Sport
TCar 試車頻道
過去,或許BMW的Gran Turismo車款在你眼中少了點亮麗,但隨著改款蛻變,如今630i不只更科技、更優雅,完熟的它,也或許更完美地演繹了GT的真締!

Feb
25
25
【試駕直擊】綠牌協奏曲!輕巧短程代步車2021 PGO Ur2 Plus台北城郊試駕!
Yahoo奇摩汽車影音
一台好的電動機車需要什麼?動力、外型時尚、輕巧還是實用?都想兼具的前提之下、現行換電式系統中也有不少車款可以選擇,可如果真的要追求極度輕盈的騎乘感,相比白牌、綠牌等級的車款或許會更加符合,而在層層條件篩選之下能符合的選擇也真的不多,當中由PGO所推出的U2 Plus便是其中之一。&...
Feb
24
24
大疫情時代下使出「納之呼吸」!Luxgen & 鴻華先進打造Fresh Zone+健康對策車室
Yahoo奇摩汽車
在2021年元月開春前便繳交紅盤訂單、晉升成為1月台灣7人座休旅銷售冠軍後,Luxgen打鐵趁熱,持續替旗下座駕URX推出Fresh Zone+健康對策車室,結合醫材與車電系統,試圖在這大疫情時代下為駕駛及乘客營造安全無慮的清新車內空間,而這正是鴻海與裕隆集團強強聯手下繳出的第一張成績單。
Feb
24
24
一場車禍,證明 Model Y 玻璃車頂依舊安全有擋頭!(只要它沒飛走)
DDCAR電動車
Model Y 電動休旅去年曾在美國發生玻璃車頂在行駛時整個被吹走的罕見案例,一度讓人質疑 Model Y 是否依然在品管部分無法跟上。但之後就未再聽聞 Model Y 有類似案例發生,日前更有一起車禍能證實 Model Y 的玻璃車頂強度絕對夠高。
Feb
24
24
Gunther Werks 推出超驚豔的 Porsche 911 重度改裝作品「Speedster」
SanjiNoir 黑侍樂讀
眾所皆知,993 世代的 Porsche 911 轉手價已經漲上天了,畢竟這是最後一個使用氣冷引擎的世代,對於這麼一部經典德製跑車,改裝廠 Gunther Werks 改造推出了「Speedster」,讓我們理解能超越 993 的,終究只有 993。
Feb
25
25
勞斯萊斯客製化門部門推出絕無僅有的特仕車Koa Phantom,以稀有夏威夷相思木打造內裝
汽車日報
有錢就是任性,勞斯萊斯(ROLLS-ROYCE)旗下車款數千萬起跳,每一台都是奢華之作,而勞斯萊斯的客製化車款,完全依車主的喜好而打造,每一台都是獨一無二,才是極致奢華,只要車主預算足夠。勞斯萊斯客製化部門近日才應美國印第安那州夷富豪Jack Boyd Smith, Jr. 需求,以勞斯萊斯長軸的Phant...
Feb
24
24
引擎還是「原廠」!McLaren 765LT首見零四「八秒台」
CARLINK鏈車網
TEXT:余宗達 DacoPHOTO:M Engineering LLC憑藉車重比基礎車720S還減輕80公斤,再加上馬力峰值提高到765ps(755hp)而以其為名的McLaren 765LT,即使原廠零四加速秒數擁有超跑車款少見的九秒台實力,不過對超熱血車主還是不夠!這輛由專門改裝McLaren動力的M Engineering LLC所操刀的765LT,...
Feb
24
24
拋棄六缸、全面擁抱四缸「電氣化」動力,全新世代 Mercedes-Benz C-Class Sedan/Wagon 同步發表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Jason Hu身為 Mercedes-Benz 旗下最熱銷的產品線,在中小型豪華車市場佔有一席的C-Class每次改款都動見觀瞻。而這次 W206 的發表,不僅代表著 C-Class 將延續過往「小 S-Class」的美名,更成為 Mercedes-Benz 首款全系電氣化的車型。當然就如同之前歐洲媒體披露的一樣,W206 也完...
Feb
23
23
超整合模式啟動!2021 Gogoro VIVA MIX全新發表59,980起!
Yahoo奇摩汽車
從最早的Gogoro 1、2、3以及Viva,各型各樣的風格走的都是充滿設計感的外型路線,但總會有人說「Viva價錢很棒、但可惜只有一顆電池」「Gogoro 2和3實用、但如果能再便宜一點就好了」怎麼辦?把所有的特長全部合在一起做成瀨尿⋯⋯啊不是、是來個混搭風不就好了?於是全新Gogoro VIVA MIX正式發表。
Feb
24
24
老虎伍茲車禍重傷!傳奇高球名將自駕翻車,警消破壞車體將其救出送醫
風傳媒
擁有15座滿貫賽冠軍盃的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23日傳出在加州洛杉磯發生重大車禍。伍茲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Feb
21
21
美車用晶片嚴重缺貨!白宮證實致函王美花
CTWANT
全球車用晶片嚴重缺貨,造成不少車商被迫減產,日前外媒報導美國白宮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為此致函經濟部長王美花,白宮發言人莎琪於當地時間19日證實確有此事,且經濟和國安團隊已直接與製造商聯繫。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表示,19日晚上就收到美方的電子信函,不過經濟部...

Feb
24
24
【試駕直擊】難以忘卻的我流情懷!2021 Jaguar F-Type Coupe P300 R-dynamic八里左岸試駕
Yahoo奇摩汽車影音
就雙門跑車領域中,Jaguar F-Type Coupe似乎就像是款低調不張揚,卻又滿溢我流風情的存在。一方面在正統英倫美學之下,這款車圓潤且並非張牙舞爪,即便豹子頭隨侍在側,但個性卻還真的像金聖歎在評點林沖一般: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 更多詳細資訊 👉 完整文章:難以忘卻...

Feb
23
23
長高也是一種任性!Ford Focus Active 任性版
汽車視界影音
除了明顯長高外,確實我們很難在Active上立即察覺與Focus的不同,但我實話實說,光是車身離地高變了,很多原本達不到的事有轉機,例如 不同路面的適應,也或者影片中將會出現的輕越野,便是車身加高所帶來的附加價值。Active確實在很多部分與Focus形似,甚至連價格帶都有所重疊,福特六和這回...
Feb
24
24
特斯拉第三代家用充電座新增「存取限制」功能,未來有收費機制與電力共享
DDCAR電動車
特斯拉在去年第四季開始引進第三代壁掛式充電座,並讓二代款慢慢退出市場;如今,三代款已經全面接手上市,建議售價 1.9 萬元,在全台特斯拉服務體驗中心都可購買。
Feb
24
24
遇到濃霧打雙黃燈?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最好不要
CARLINK鏈車網
台61號快速道路疑似因濃霧霧霾發生2死8傷的重大交通意外,除了讓交通部急忙徵調高公局的濃霧偵測器應急外,公路總局也做圖告訴大家遇到濃霧時應該要減速閃雙黃燈,不過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在自己臉書上PO文說,勁量避免。鄭明典以美國加州地區舉例,表示加州山谷區也常出現濃霧。而當地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