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必看到港新車專題] 買車嗎?再等等 MPV篇
雖然2020年全球與台灣汽車市場皆受到COVID-19新冠病毒嚴重的衝擊影響,但由於台灣防疫有成,因此從下半年開始,國內各大車廠堪稱以報復性的方式密集不斷地推出各款式新車,讓國內車市可說處於大鳴大放的熱銷情景,而消費者也能從中挑選到符合自己需求與喜愛的車款。然而這股銷售熱潮在邁入2021年後似乎沒有消停的跡象,因為仍舊會有相當多重量級的國產與進口全新或小改款車型會一波接著一波陸續推出上市,因此此時若還沒下手且想要買新車的看倌們,不妨再等一等,待看過我們為大家所彙整出的2021年必看焦點新車報導(Sportback & Wagon/SUV/Sedan/MPV/Supercar)之後再做決定,或許你中意的愛車就在這清單之中。
---------------------------------------------
再挑戰商旅市場 Ford Tourneo Connect

●1.5升EcoBlue柴油引擎
●多變內裝空間
●數位儀錶與SYNC 3系統
●國內預計推出時間 2021 Q2
最早在2019年9月時Ford Tourneo Connect小型商旅就有偽裝車在臺灣被捕獲,隨後緊接著在2020台北車展正式曝光。然而時間經過了一年,福特六和仍遲遲沒有發表,不過隨著測試車再度被目擊,似乎也意味著新車終於要出現在大家面前。由於目前還沒有經濟部能源局油耗資料,代表尚未完成測試,因此預料正式發表時間較有可能落在2021年第2季。
久違中小型商旅產品
Tourneo在歐美市場的車名為Transit,該車系主要是為了商業用途以及多功能用途開發,因此家族共有2人座廂型貨車Tourneo Courier、提供許多客製化選項的Tourneo Custom和Tourneo Connect。目前臺灣市場總代理福特六和僅導入Tourneo Custom一款,在中小型商旅市場的選擇並不多,但高度客製化是其特色與優勢,2020年8月時就曾推出Tourneo Custom救護車改裝服務。
接下來要推出的Tourneo Connect為中小型商旅車款,主要對手是Citroen Berlingo、Peugeot Rifter、Volkswagen Caddy Maxi。雖然海外市場Tourneo Connect有分長軸與短軸版本,但據了解臺灣僅導入長軸車型,後續還將增加7人座車型,滿足有更多載運乘客需求的客戶。Tourneo Connect長軸版車長4,820mm、寬1,830mm、高也是1,830mm,軸距則為3,060mm。和目前在臺灣販售的Tourneo Custom相比,尺寸小了許多,也更適合一般日常或商業使用情境。
後座採雙滑門設定,目前不確定是否會提供電動滑門。
實用便利性掛帥
這一代Tourneo Connect在2013年時發表,並於2019年進行小改款工程,臺灣市場導入的為小改版本。外觀採用目前Ford品牌的設計元素,雙層進氣格柵、多邊形銳利燈組還有略帶肌肉感的鈑件線條,看上去十分眼熟。以實用價值為主要考量,因此Tourneo Connect車身輪廓十分方正規矩。後車門採滑門配置,國外有電動滑門這項配備,但不確定臺灣會採何種規格。
即便是商旅級距的產品,在數位化發展上Ford仍給予Tourneo Connect與潮流相符的車艙設計,除了中控台大型觸控螢幕外,也提供全數位儀表。中央螢幕使用SYNC 3多媒體資訊娛樂系統,整合的多項車輛資訊和控制功能,大幅簡化操作介面的複雜度。
空間應用靈活度是Tourneo Connect的強項,以7人座車型來說,座椅採2+3+2設定。第2排3人座為六四分離,第3排的兩張座椅皆可獨立放倒或收納。椅面可前翻貼近地板,大幅縮小座椅收折後佔據的空間,搭配位於第3排椅背後面的平整化套件,可依據需求創造出不同尺寸的平整置物空間。
Tourneo Connect提供2.0升汽油與全新1.5升EcoBlue柴油引擎,臺灣市場會導入的應為柴油版本,最大馬力120匹並搭配8自排變速箱。另外在安全系統方面,搭載PCA前向碰撞預警系統(含主動煞車)、SWS側風穩定系統、APA智慧停車輔助系統以及ISL智慧型限速系統等。

除了中控台搭載SYNC 3的6.5吋觸控螢幕外,也換上了數位儀表。

內裝空間寬敞方正,圖為美規車型,6人座應為選配項目。

後座2、3排座椅皆可打平,搭配套件能創造大面積平坦空間。

動力預計會採用1.5升EcoBlue柴油引擎,最大馬力120匹。
-------------------------
Honda Odyssey

●國內預計上市時間:2021 Q1
此次推出的第3代Odyssey第二次小改款車型,最大的亮點就是導入了手勢控制感應電動滑門,駕駛只需將感應式鑰匙帶在身上,靠近車輛時就會看見滑門車窗上亮起流水動態燈條,這時只需將手掌靠近燈條並跟隨光線流動的速度移動,就能完成感應開啟滑門。另外,針對Honda Sensing安全科技也進行了功能強化,除原本22項主被動安全科技之外,小改再增加倒車自動煞車功能。至於外觀與內裝設計方面,除換上新式樣的前保桿與水箱護罩之外,頭尾燈也皆增加序列式方向燈。內裝中控檯上半部位置重新設計,並加大資訊娛樂系統觸控螢幕,同時材質則使用原木材料,讓車內質感獲得進化。根據台灣本田表示,小改款Odyssey導入時程預定會在2021年的3月份左右。
-------------------------------------------
戰力全面提昇 Kia Carnival

●車內空間更寬敞
●搭載12.3吋數位儀表與12.3吋多媒體系統
●最大馬力294匹
●國內預計推出時間 2021 Q1
時間回到2019年初,Kia總代理森那美起亞便預告導入第3代大型MPV車系Carnival,並於同年在臺灣販售。隨後於2020年8月全新第4代大改款Carnival正式發表,採用Kia最新設計語言,Tiger nose虎鼻式水箱護罩寬度向兩側延伸,與晝行燈和頭燈相連。同時縮短前懸並將A柱後移,使車頭長度增加呈現一種近似於休旅車的動感性格。
新車架構在集團mid-size platform平台上,車長與車寬皆略微增加,軸距也來到3,090mm,比上一代多出30mm。車長增加是因為後懸延伸出40mm,搭配加長軸距讓車內空間更為寬敞,最末排座位和行李置物空間也更充裕。座椅配置提供3排或4排座位,可提供7、8或11人座設定。車內搭載12.3吋數位儀表與12.3吋螢幕的多媒體系統,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智慧型手機連接功能,最多可同時支援2組裝置分別使用通話與多媒體系統。
新世代Carnival提供3款動力引擎,1款為2.2升柴油引擎,本體改採鋁合金材質製作,降低重量20公斤。在強化冷卻系統並搭配新的高壓噴射系統後,引擎效率進一步提升並減少汙染排放,可輸出最大馬力202匹、扭力44.9公斤米;汽油引擎則有2款,分別是3.5升V6 MPi引擎,最大輸出272匹馬力、33.8公斤米扭力,以及3.5升V6 GDi引擎,最大輸出294匹馬力與36.2公斤米扭力。

軸距增加、後懸長度增加,讓最後排乘客與行李置物空間更為寬敞。

尾燈組左右相連搭配獨特「Island Roof」車頂設計,顯得年輕而時尚。

內裝可看出高度數位化變革,除了面板相連的12.3吋數位儀表與中控檯螢幕,空調面板也改成部分觸控介面。
------------------------------------------
油電動力出擊 全新四代目Toyota Sienna

●霸氣、肌力感的動感造型
●全新GA-K底盤平台架構打造
●改採2.5L Hybrid單一油電動力
●國內預計推出時間 2021 Q1
●新車預售價:旗艦版238萬元、鉑金版290萬元
全新第四代大改款Sienna,在11月份於美國市場正式開始販售之後,內總代理和泰汽車也以最快的速度規劃導入,並於2020年11月底搶先開放
媒體預賞並且公佈新車預售價格,分別是旗艦版238萬元以及鉑金版290萬元。而據和泰汽車表示,全新Sienna預計會在2021年3月份正式發表上市,屆時正式售價有可能會再向下修一些。
全新世代Sienna不僅擁有煥然一新的內外造型設計之外,更增添了許多豪華舒適與科技配備,以高階的鉑金版車型來說,7吋全彩多功能資訊顯示幕、四區恆溫空調、10吋HUD抬頭顯示器、9吋觸控式影音主機(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導航、後座吸頂式11.6吋影音娛樂系統、JBL Premium Audio 12具揚聲器環繞音響、大型電動天窗、雙前駕駛座電動調整(附通風/加熱功能)、足踢感應式雙電動側滑門/電動尾門以及PVM環景影像輔助系統皆是標準配備。另外,也配置了TSS 2.0駕駛輔助科技,包含全速域ACC(附Stop & GO)、PCS、LTA、AHS、PKSB、BSM、RCTAB等,安全防護水準可說相當高規格。
而擁有5175mm車長及3060mm軸距的全新Sienna,國外具備三排七人及八人座設定,不過此次僅引進擁有中排雙獨立座椅的七人座車型,並在高階鉑金版車型導入Ottoman腳靠設計,且最重點的是被稱為是Super Long Slide的第二排座椅,其前後滑移距離竟可達62.4公分,因此可以給予第二排乘客超寬敞舒適的乘坐空間。
大改款Sienna首度採用了GA-K底盤架構(TNGA下的中大型前驅車平台)進行打造,並搭載前麥花臣、後獨立雙A臂懸吊系統,原廠宣稱此全新的底盤與懸吊設計,讓新Sienna擁有更出色的穩定性與操控反應。至於動力部分則取消了上代3.5升V6引擎的配置,而改搭全新2.5升Hybrid油電動力系統,搭配E-CVT變速箱及前輪驅動設定,擁有247hp最大綜效馬力輸出。

新世代Sienna改採GA-K模組化底盤架構打造,外觀造型導入新世代家族化的設計風格,車身軸距並放大至3060mm。

嶄新的內裝相當豪華氣派,同時透過皮革、髮絲紋金屬飾板以及核桃木紋飾板等材質來營造出高級豪華質感。

中排的Super Long Slide座椅,除有Ottoman腳靠外,前後滑移距離可達62.4公分。

取消3.5升V6引擎而改採2.5升汽油引擎搭配Hybrid油電動力系統,最大綜效馬力輸出達247hp。
--------------------------------------------------
貼近乘用市場 Volkswagen Caddy

●MQB模組化平台打造
●實用空間再提升
●駕駛輔助系統升級
●國內預計推出時間 2021 下半年
擁有更大空間與更完整的輔助系統,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VWCV)第5代大改款Caddy改以MQB橫置引擎模組化平臺打造,新車已於2020年底在歐洲上市,臺灣則預計要等到2021年下半引進販售。
VWCV Caddy兼顧乘用與商用兩個市場,這一代最重要的改變就是換用集團MQB模組化底盤,除了能降低成本,也帶來更多彈性。因此Caddy外觀有著明顯改變,首先是前擋風玻璃更為傾斜,視覺上看起來比前代流線。即便車尾貨車側樣貌仍偏方正規矩,但整體感覺更為年輕,較為接近乘用MPV的味道。
車頭造型從頭燈以及相連水箱護罩便可看出集團新世代設計語言,保桿下方的進氣壩設計使用網格設計搭配部分封閉造型,帶來頗為獨特的視覺效果。搭配更加深刻的鈑件折線,擺脫傳統商用車的單調乏味。另外,依照車型與需求不同,尾門有上掀式或對開式選擇,尾燈則皆為直立設計。
實用空間表現並未因造型流線化而有所減少,Caddy行李廂容積增加到3.1立方公尺,Caddy Maxi則提升至3.7立方公尺。車內配備也比照Volkswagen集團新車鋪陳,從Digital Cockpit數位座艙、6.5吋到10吋不等的中央娛樂系統,到eSIM連線Volkswagen We服務…等等,提供車主不輸給乘用車的乘駕體驗。安全輔助系統亦有提昇,包括首見於VWCV旗下產品的Travel Assist,整合ACC車距維持定速巡航系統、Front Assist車前碰撞預警系統、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等等。
動力選擇十分多樣,隨著上市初期先推出5款動力選擇,新世代柴油引擎配置雙SCR選擇性觸媒轉化器與雙AdBlue噴射技術,可有效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最大馬力為75、102與122匹3種設定;一款汽油TSI引擎最大馬力116匹;以及一款TGI天然氣引擎,最大馬力130匹。

車側與車尾看上去依舊方正,但設計更加年輕且貼近乘用市場口味。

初期提供3款柴油、1款汽油與1款天然氣動力。

內裝搭載Digital Cockpit數位座艙、大螢幕資訊娛樂系統…等,提供完整數位化體驗。

拜MQB模組化平台之賜,新世代Caddy內裝空間不僅沒受到流線化造型影響,甚至還略微增加。
---------------------------------------------
再挑戰商旅市場 Ford Tourneo Connect
●1.5升EcoBlue柴油引擎
●多變內裝空間
●數位儀錶與SYNC 3系統
●國內預計推出時間 2021 Q2
最早在2019年9月時Ford Tourneo Connect小型商旅就有偽裝車在臺灣被捕獲,隨後緊接著在2020台北車展正式曝光。然而時間經過了一年,福特六和仍遲遲沒有發表,不過隨著測試車再度被目擊,似乎也意味著新車終於要出現在大家面前。由於目前還沒有經濟部能源局油耗資料,代表尚未完成測試,因此預料正式發表時間較有可能落在2021年第2季。
久違中小型商旅產品
Tourneo在歐美市場的車名為Transit,該車系主要是為了商業用途以及多功能用途開發,因此家族共有2人座廂型貨車Tourneo Courier、提供許多客製化選項的Tourneo Custom和Tourneo Connect。目前臺灣市場總代理福特六和僅導入Tourneo Custom一款,在中小型商旅市場的選擇並不多,但高度客製化是其特色與優勢,2020年8月時就曾推出Tourneo Custom救護車改裝服務。
接下來要推出的Tourneo Connect為中小型商旅車款,主要對手是Citroen Berlingo、Peugeot Rifter、Volkswagen Caddy Maxi。雖然海外市場Tourneo Connect有分長軸與短軸版本,但據了解臺灣僅導入長軸車型,後續還將增加7人座車型,滿足有更多載運乘客需求的客戶。Tourneo Connect長軸版車長4,820mm、寬1,830mm、高也是1,830mm,軸距則為3,060mm。和目前在臺灣販售的Tourneo Custom相比,尺寸小了許多,也更適合一般日常或商業使用情境。
後座採雙滑門設定,目前不確定是否會提供電動滑門。
實用便利性掛帥
這一代Tourneo Connect在2013年時發表,並於2019年進行小改款工程,臺灣市場導入的為小改版本。外觀採用目前Ford品牌的設計元素,雙層進氣格柵、多邊形銳利燈組還有略帶肌肉感的鈑件線條,看上去十分眼熟。以實用價值為主要考量,因此Tourneo Connect車身輪廓十分方正規矩。後車門採滑門配置,國外有電動滑門這項配備,但不確定臺灣會採何種規格。
即便是商旅級距的產品,在數位化發展上Ford仍給予Tourneo Connect與潮流相符的車艙設計,除了中控台大型觸控螢幕外,也提供全數位儀表。中央螢幕使用SYNC 3多媒體資訊娛樂系統,整合的多項車輛資訊和控制功能,大幅簡化操作介面的複雜度。
空間應用靈活度是Tourneo Connect的強項,以7人座車型來說,座椅採2+3+2設定。第2排3人座為六四分離,第3排的兩張座椅皆可獨立放倒或收納。椅面可前翻貼近地板,大幅縮小座椅收折後佔據的空間,搭配位於第3排椅背後面的平整化套件,可依據需求創造出不同尺寸的平整置物空間。
Tourneo Connect提供2.0升汽油與全新1.5升EcoBlue柴油引擎,臺灣市場會導入的應為柴油版本,最大馬力120匹並搭配8自排變速箱。另外在安全系統方面,搭載PCA前向碰撞預警系統(含主動煞車)、SWS側風穩定系統、APA智慧停車輔助系統以及ISL智慧型限速系統等。
除了中控台搭載SYNC 3的6.5吋觸控螢幕外,也換上了數位儀表。
內裝空間寬敞方正,圖為美規車型,6人座應為選配項目。
後座2、3排座椅皆可打平,搭配套件能創造大面積平坦空間。
動力預計會採用1.5升EcoBlue柴油引擎,最大馬力120匹。
-------------------------
Honda Odyssey
●國內預計上市時間:2021 Q1
此次推出的第3代Odyssey第二次小改款車型,最大的亮點就是導入了手勢控制感應電動滑門,駕駛只需將感應式鑰匙帶在身上,靠近車輛時就會看見滑門車窗上亮起流水動態燈條,這時只需將手掌靠近燈條並跟隨光線流動的速度移動,就能完成感應開啟滑門。另外,針對Honda Sensing安全科技也進行了功能強化,除原本22項主被動安全科技之外,小改再增加倒車自動煞車功能。至於外觀與內裝設計方面,除換上新式樣的前保桿與水箱護罩之外,頭尾燈也皆增加序列式方向燈。內裝中控檯上半部位置重新設計,並加大資訊娛樂系統觸控螢幕,同時材質則使用原木材料,讓車內質感獲得進化。根據台灣本田表示,小改款Odyssey導入時程預定會在2021年的3月份左右。
-------------------------------------------
戰力全面提昇 Kia Carnival
●車內空間更寬敞
●搭載12.3吋數位儀表與12.3吋多媒體系統
●最大馬力294匹
●國內預計推出時間 2021 Q1
時間回到2019年初,Kia總代理森那美起亞便預告導入第3代大型MPV車系Carnival,並於同年在臺灣販售。隨後於2020年8月全新第4代大改款Carnival正式發表,採用Kia最新設計語言,Tiger nose虎鼻式水箱護罩寬度向兩側延伸,與晝行燈和頭燈相連。同時縮短前懸並將A柱後移,使車頭長度增加呈現一種近似於休旅車的動感性格。
新車架構在集團mid-size platform平台上,車長與車寬皆略微增加,軸距也來到3,090mm,比上一代多出30mm。車長增加是因為後懸延伸出40mm,搭配加長軸距讓車內空間更為寬敞,最末排座位和行李置物空間也更充裕。座椅配置提供3排或4排座位,可提供7、8或11人座設定。車內搭載12.3吋數位儀表與12.3吋螢幕的多媒體系統,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智慧型手機連接功能,最多可同時支援2組裝置分別使用通話與多媒體系統。
新世代Carnival提供3款動力引擎,1款為2.2升柴油引擎,本體改採鋁合金材質製作,降低重量20公斤。在強化冷卻系統並搭配新的高壓噴射系統後,引擎效率進一步提升並減少汙染排放,可輸出最大馬力202匹、扭力44.9公斤米;汽油引擎則有2款,分別是3.5升V6 MPi引擎,最大輸出272匹馬力、33.8公斤米扭力,以及3.5升V6 GDi引擎,最大輸出294匹馬力與36.2公斤米扭力。
軸距增加、後懸長度增加,讓最後排乘客與行李置物空間更為寬敞。
尾燈組左右相連搭配獨特「Island Roof」車頂設計,顯得年輕而時尚。
內裝可看出高度數位化變革,除了面板相連的12.3吋數位儀表與中控檯螢幕,空調面板也改成部分觸控介面。
------------------------------------------
油電動力出擊 全新四代目Toyota Sienna
●霸氣、肌力感的動感造型
●全新GA-K底盤平台架構打造
●改採2.5L Hybrid單一油電動力
●國內預計推出時間 2021 Q1
●新車預售價:旗艦版238萬元、鉑金版290萬元
全新第四代大改款Sienna,在11月份於美國市場正式開始販售之後,內總代理和泰汽車也以最快的速度規劃導入,並於2020年11月底搶先開放
媒體預賞並且公佈新車預售價格,分別是旗艦版238萬元以及鉑金版290萬元。而據和泰汽車表示,全新Sienna預計會在2021年3月份正式發表上市,屆時正式售價有可能會再向下修一些。
全新世代Sienna不僅擁有煥然一新的內外造型設計之外,更增添了許多豪華舒適與科技配備,以高階的鉑金版車型來說,7吋全彩多功能資訊顯示幕、四區恆溫空調、10吋HUD抬頭顯示器、9吋觸控式影音主機(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導航、後座吸頂式11.6吋影音娛樂系統、JBL Premium Audio 12具揚聲器環繞音響、大型電動天窗、雙前駕駛座電動調整(附通風/加熱功能)、足踢感應式雙電動側滑門/電動尾門以及PVM環景影像輔助系統皆是標準配備。另外,也配置了TSS 2.0駕駛輔助科技,包含全速域ACC(附Stop & GO)、PCS、LTA、AHS、PKSB、BSM、RCTAB等,安全防護水準可說相當高規格。
而擁有5175mm車長及3060mm軸距的全新Sienna,國外具備三排七人及八人座設定,不過此次僅引進擁有中排雙獨立座椅的七人座車型,並在高階鉑金版車型導入Ottoman腳靠設計,且最重點的是被稱為是Super Long Slide的第二排座椅,其前後滑移距離竟可達62.4公分,因此可以給予第二排乘客超寬敞舒適的乘坐空間。
大改款Sienna首度採用了GA-K底盤架構(TNGA下的中大型前驅車平台)進行打造,並搭載前麥花臣、後獨立雙A臂懸吊系統,原廠宣稱此全新的底盤與懸吊設計,讓新Sienna擁有更出色的穩定性與操控反應。至於動力部分則取消了上代3.5升V6引擎的配置,而改搭全新2.5升Hybrid油電動力系統,搭配E-CVT變速箱及前輪驅動設定,擁有247hp最大綜效馬力輸出。
新世代Sienna改採GA-K模組化底盤架構打造,外觀造型導入新世代家族化的設計風格,車身軸距並放大至3060mm。
嶄新的內裝相當豪華氣派,同時透過皮革、髮絲紋金屬飾板以及核桃木紋飾板等材質來營造出高級豪華質感。
中排的Super Long Slide座椅,除有Ottoman腳靠外,前後滑移距離可達62.4公分。
取消3.5升V6引擎而改採2.5升汽油引擎搭配Hybrid油電動力系統,最大綜效馬力輸出達247hp。
--------------------------------------------------
貼近乘用市場 Volkswagen Caddy
●MQB模組化平台打造
●實用空間再提升
●駕駛輔助系統升級
●國內預計推出時間 2021 下半年
擁有更大空間與更完整的輔助系統,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VWCV)第5代大改款Caddy改以MQB橫置引擎模組化平臺打造,新車已於2020年底在歐洲上市,臺灣則預計要等到2021年下半引進販售。
VWCV Caddy兼顧乘用與商用兩個市場,這一代最重要的改變就是換用集團MQB模組化底盤,除了能降低成本,也帶來更多彈性。因此Caddy外觀有著明顯改變,首先是前擋風玻璃更為傾斜,視覺上看起來比前代流線。即便車尾貨車側樣貌仍偏方正規矩,但整體感覺更為年輕,較為接近乘用MPV的味道。
車頭造型從頭燈以及相連水箱護罩便可看出集團新世代設計語言,保桿下方的進氣壩設計使用網格設計搭配部分封閉造型,帶來頗為獨特的視覺效果。搭配更加深刻的鈑件折線,擺脫傳統商用車的單調乏味。另外,依照車型與需求不同,尾門有上掀式或對開式選擇,尾燈則皆為直立設計。
實用空間表現並未因造型流線化而有所減少,Caddy行李廂容積增加到3.1立方公尺,Caddy Maxi則提升至3.7立方公尺。車內配備也比照Volkswagen集團新車鋪陳,從Digital Cockpit數位座艙、6.5吋到10吋不等的中央娛樂系統,到eSIM連線Volkswagen We服務…等等,提供車主不輸給乘用車的乘駕體驗。安全輔助系統亦有提昇,包括首見於VWCV旗下產品的Travel Assist,整合ACC車距維持定速巡航系統、Front Assist車前碰撞預警系統、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等等。
動力選擇十分多樣,隨著上市初期先推出5款動力選擇,新世代柴油引擎配置雙SCR選擇性觸媒轉化器與雙AdBlue噴射技術,可有效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最大馬力為75、102與122匹3種設定;一款汽油TSI引擎最大馬力116匹;以及一款TGI天然氣引擎,最大馬力130匹。
車側與車尾看上去依舊方正,但設計更加年輕且貼近乘用市場口味。
初期提供3款柴油、1款汽油與1款天然氣動力。
內裝搭載Digital Cockpit數位座艙、大螢幕資訊娛樂系統…等,提供完整數位化體驗。
拜MQB模組化平台之賜,新世代Caddy內裝空間不僅沒受到流線化造型影響,甚至還略微增加。
相關內容
Feb
24
24
新開發 2.4T、PHEV 等多樣動力、革命性觸控系統導入,全新 Lexus NX 車系「無預警」網上曝光!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Jason Hu身為 RAV4 的 Lexus 兄弟,NX 車型自 2014 年推出以來在市場上獲得相當大的迴響,尤其是後期追加的 NX200 自然進氣引擎版本,更是在台灣賣翻了!光是去年就賣了 9010 台成為進口車銷售冠軍。面對如此重要的車型,其實就像是作者之前於「和泰汽車 2021 新年展望計畫」提及...
Feb
17
17
紐柏林北賽道單圈壓進7分鐘以內,Porsche全新992世代911 GT3正式亮相!(內有單圈挑戰影片)
Carture 車勢文化
依循著過往的車型推出順序,全新992世代之911 GT3在台灣仍在過新年之際正式亮相,整體戰力再度提升,在更優秀地空氣動力與底盤設計下,讓全新911 GT3在紐柏林北賽道單圈成績一舉壓入7分以內,跑出了6分59秒927佳績,較上一代進步達17秒!911 GT3向來是911車系中最接近競賽車輛的車款之一,全...
Feb
24
24
全球實車首亮相就在台灣!2021 McLaren新世代油電超跑Artura特急發表!
Yahoo奇摩汽車
通常說一台車快、一台超跑快,那指的是車本身加速強跑得快,但如果套用到全新的McLaren Artura上,那說的可不只是出力表現那麼簡單,畢竟從海外線上發表到台灣正式亮相,中間僅相隔了短短一週的時間,儘管在這之後展示車將會繼續全球巡演的行程,但就實際的意義上而言、這場Artura發表會已可...
Feb
25
25
不敵法規改走輕油電?2024年NISSAN GT-R中度改款650hp起跳
CARLINK鏈車網
撰文:蔡至兼 Chien從2007年上市至今已經邁入第14個年頭的GT-R,當時可說是NISSAN的當家的科技形象大使,縱使歷經多次的小改款,甚至還推出全球限量50輛的「GT-R 50 by ITALDESIGN」但新鮮度早已經不足,且面對各國非常嚴苛的法規,生存空間可是倍受壓縮,也因此NISSAN決定在2024年推出中度大...
Feb
25
25
Genesis GV80旗艦休旅車超強安全性 在車禍中救了老虎伍茲一命
Yahoo奇摩汽車
最近體壇的重大新聞,就是高爾夫球巨星-老虎伍茲(Tiger Woods)發生車禍,日前他駕車高速行駛失控翻車,很慶幸是經過搶救並無大礙,而他當時所開的「救命恩車」Genesis GV80,最近也在車界掀起話題。
Feb
23
23
[新車試駕] 精緻且完熟的慢活姿態 BMW 630i Gran Turismo M Sport
TCar 試車頻道
過去,或許BMW的Gran Turismo車款在你眼中少了點亮麗,但隨著改款蛻變,如今630i不只更科技、更優雅,完熟的它,也或許更完美地演繹了GT的真締!

Feb
25
25
【試駕直擊】綠牌協奏曲!輕巧短程代步車2021 PGO Ur2 Plus台北城郊試駕!
Yahoo奇摩汽車影音
一台好的電動機車需要什麼?動力、外型時尚、輕巧還是實用?都想兼具的前提之下、現行換電式系統中也有不少車款可以選擇,可如果真的要追求極度輕盈的騎乘感,相比白牌、綠牌等級的車款或許會更加符合,而在層層條件篩選之下能符合的選擇也真的不多,當中由PGO所推出的U2 Plus便是其中之一。&...
Feb
24
24
大疫情時代下使出「納之呼吸」!Luxgen & 鴻華先進打造Fresh Zone+健康對策車室
Yahoo奇摩汽車
在2021年元月開春前便繳交紅盤訂單、晉升成為1月台灣7人座休旅銷售冠軍後,Luxgen打鐵趁熱,持續替旗下座駕URX推出Fresh Zone+健康對策車室,結合醫材與車電系統,試圖在這大疫情時代下為駕駛及乘客營造安全無慮的清新車內空間,而這正是鴻海與裕隆集團強強聯手下繳出的第一張成績單。
Feb
24
24
一場車禍,證明 Model Y 玻璃車頂依舊安全有擋頭!(只要它沒飛走)
DDCAR電動車
Model Y 電動休旅去年曾在美國發生玻璃車頂在行駛時整個被吹走的罕見案例,一度讓人質疑 Model Y 是否依然在品管部分無法跟上。但之後就未再聽聞 Model Y 有類似案例發生,日前更有一起車禍能證實 Model Y 的玻璃車頂強度絕對夠高。
Feb
24
24
Gunther Werks 推出超驚豔的 Porsche 911 重度改裝作品「Speedster」
SanjiNoir 黑侍樂讀
眾所皆知,993 世代的 Porsche 911 轉手價已經漲上天了,畢竟這是最後一個使用氣冷引擎的世代,對於這麼一部經典德製跑車,改裝廠 Gunther Werks 改造推出了「Speedster」,讓我們理解能超越 993 的,終究只有 993。
Feb
25
25
勞斯萊斯客製化門部門推出絕無僅有的特仕車Koa Phantom,以稀有夏威夷相思木打造內裝
汽車日報
有錢就是任性,勞斯萊斯(ROLLS-ROYCE)旗下車款數千萬起跳,每一台都是奢華之作,而勞斯萊斯的客製化車款,完全依車主的喜好而打造,每一台都是獨一無二,才是極致奢華,只要車主預算足夠。勞斯萊斯客製化部門近日才應美國印第安那州夷富豪Jack Boyd Smith, Jr. 需求,以勞斯萊斯長軸的Phant...
Feb
24
24
引擎還是「原廠」!McLaren 765LT首見零四「八秒台」
CARLINK鏈車網
TEXT:余宗達 DacoPHOTO:M Engineering LLC憑藉車重比基礎車720S還減輕80公斤,再加上馬力峰值提高到765ps(755hp)而以其為名的McLaren 765LT,即使原廠零四加速秒數擁有超跑車款少見的九秒台實力,不過對超熱血車主還是不夠!這輛由專門改裝McLaren動力的M Engineering LLC所操刀的765LT,...
Feb
24
24
拋棄六缸、全面擁抱四缸「電氣化」動力,全新世代 Mercedes-Benz C-Class Sedan/Wagon 同步發表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Jason Hu身為 Mercedes-Benz 旗下最熱銷的產品線,在中小型豪華車市場佔有一席的C-Class每次改款都動見觀瞻。而這次 W206 的發表,不僅代表著 C-Class 將延續過往「小 S-Class」的美名,更成為 Mercedes-Benz 首款全系電氣化的車型。當然就如同之前歐洲媒體披露的一樣,W206 也完...
Feb
23
23
超整合模式啟動!2021 Gogoro VIVA MIX全新發表59,980起!
Yahoo奇摩汽車
從最早的Gogoro 1、2、3以及Viva,各型各樣的風格走的都是充滿設計感的外型路線,但總會有人說「Viva價錢很棒、但可惜只有一顆電池」「Gogoro 2和3實用、但如果能再便宜一點就好了」怎麼辦?把所有的特長全部合在一起做成瀨尿⋯⋯啊不是、是來個混搭風不就好了?於是全新Gogoro VIVA MIX正式發表。
Feb
24
24
老虎伍茲車禍重傷!傳奇高球名將自駕翻車,警消破壞車體將其救出送醫
風傳媒
擁有15座滿貫賽冠軍盃的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23日傳出在加州洛杉磯發生重大車禍。伍茲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Feb
21
21
美車用晶片嚴重缺貨!白宮證實致函王美花
CTWANT
全球車用晶片嚴重缺貨,造成不少車商被迫減產,日前外媒報導美國白宮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為此致函經濟部長王美花,白宮發言人莎琪於當地時間19日證實確有此事,且經濟和國安團隊已直接與製造商聯繫。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表示,19日晚上就收到美方的電子信函,不過經濟部...

Feb
24
24
【試駕直擊】難以忘卻的我流情懷!2021 Jaguar F-Type Coupe P300 R-dynamic八里左岸試駕
Yahoo奇摩汽車影音
就雙門跑車領域中,Jaguar F-Type Coupe似乎就像是款低調不張揚,卻又滿溢我流風情的存在。一方面在正統英倫美學之下,這款車圓潤且並非張牙舞爪,即便豹子頭隨侍在側,但個性卻還真的像金聖歎在評點林沖一般: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 更多詳細資訊 👉 完整文章:難以忘卻...

Feb
23
23
長高也是一種任性!Ford Focus Active 任性版
汽車視界影音
除了明顯長高外,確實我們很難在Active上立即察覺與Focus的不同,但我實話實說,光是車身離地高變了,很多原本達不到的事有轉機,例如 不同路面的適應,也或者影片中將會出現的輕越野,便是車身加高所帶來的附加價值。Active確實在很多部分與Focus形似,甚至連價格帶都有所重疊,福特六和這回...
Feb
24
24
特斯拉第三代家用充電座新增「存取限制」功能,未來有收費機制與電力共享
DDCAR電動車
特斯拉在去年第四季開始引進第三代壁掛式充電座,並讓二代款慢慢退出市場;如今,三代款已經全面接手上市,建議售價 1.9 萬元,在全台特斯拉服務體驗中心都可購買。
Feb
24
24
遇到濃霧打雙黃燈?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最好不要
CARLINK鏈車網
台61號快速道路疑似因濃霧霧霾發生2死8傷的重大交通意外,除了讓交通部急忙徵調高公局的濃霧偵測器應急外,公路總局也做圖告訴大家遇到濃霧時應該要減速閃雙黃燈,不過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在自己臉書上PO文說,勁量避免。鄭明典以美國加州地區舉例,表示加州山谷區也常出現濃霧。而當地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