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五招技巧,立即提升車輛操控反應,快速簡單達成效果

車訊網 2017-09-11 08:59:00


文、圖/童國輔

很多人都以為想要提升底盤操控性能,都只能從換裝避震器開始,其實並不然,如果非熱血山路或賽道操駕一族的話,其實只要透過一些簡單的套件,就能獲得相當有感的操控提升效果,在此筆者將由淺至深,傳授五招底盤強化技巧,讓大家可一一進行升級,無法滿足需求的話,再繼續向上升級即可。

第1招

更換防傾桿固定座

季節又到了適合出遊的夏季,不過由於台灣多山路,即使不是熱衷於山道駕駛樂趣的車主,也會經常遇到行駛山路的機會,許多日系原廠車,在山路上轉彎時,車身往往會出現明顯的側傾問題,如果是連續的彎路,左搖右晃的情況就會更嚴重,開起來不僅綁手綁腳,還會同時增加乘客暈車機會,因此很多人都希望能透過一些後天的底盤強化,來減少側傾問題,讓車開起來更穩,想要達成此目的並不困難。

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橫桿就是所謂的防傾桿,本身具備抑制側傾的能力,因此只要適度加粗防傾桿,強化其彈性,就可獲得良好的抑制側傾效果,但口徑不可加粗太多,很容易將車體鈑金拉裂。

要減少過彎側傾的問題,首先最初階的做法就是換裝強化橡膠材質的防傾桿固定橡皮,與強化李仔串,就能獲得不錯的效果,這兩個東西都是用來控制車底防傾桿作動角度的零件,原則上可以選擇比原廠橡皮材質更硬的優力膠來更換,如此一來即使沿用原廠防傾桿,也可因為固定座與李仔串的硬度提高,而讓防傾桿的作用力變得更強,在過急彎時可以明顯感受到車底變得比較有Q度,側傾的程度也會有輕微的改善,花費大約2-3千元就可搞定。

且由於防傾桿的粗細並沒有改變,因此不會加重底盤固定座的負擔太多,不用擔心會拉裂車體結構,是筆者相當推薦的初階底盤強化做法。

透過更換硬度比較高的優利膠固定橡皮,與強化李仔串等,也能讓車輛轉彎時,傾斜度不會那麼大。(圖為Progi的產品套件)


前後防傾桿都設有固定座與李仔串,換裝過程相當簡單快速,大約一個小時就可搞定,之後開車轉彎時,可以發覺底盤多了一些韌性與Q度,不會一轉方向盤,車體就傾斜到底。

第二招:

換裝低扁平輪胎

以現今的交通工具來說,只要在地面上跑的都是以輪胎作為驅動的媒介,因此不管什麼車型、不論動力多大,都必須藉由輪胎來行駛,這是全車最為貼近地面的地方,輪胎的好壞不僅關係著抓地力表現,有時適度換裝較扁平的輪胎,也能獲得減少車身側傾的程度。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高性能的跑車,都會採用輪圈比較大,且胎壁比較扁平的輪胎呢?會這樣除了為了獲得比較運動化的外觀氣息外,也希望藉由胎壁比較扁平,胎寬比較寬的輪胎,來擁有更好的操控性能與抓地力表現,而這樣的方法也可沿用在一般房車上。輪胎是由充滿彈性的橡膠製成,胎壁愈高轉彎時就愈容易壓扁變形,車子開起來雖然舒適但也充滿不安定性,因此只要適度將輪胎提升一級,讓胎壁扁平一些,車子駕駛起來就會更加聽話,也可改善如同坐船般的飄浮感。

適度更換低扁平比的輪胎,對於車輛操控有絕對性的幫助,同時也能減少高速行駛的乘坐漂浮感。

一般來說,如果您愛車原廠配胎的扁平比若是205/55R16或215/50R17的話,建議可以降低一級來提升操控性能,也就是升級到215/45R17或225/40R18的輪胎,就能感受到明顯的操控提升效果,而這兩個尺寸都經過換算,不會影響原本的時速錶太多,加上是通用規格,輪胎價格也不至於增加太多。


更換大尺寸的胎圈,除了可增加視覺上的運動氣息外,對於減少車身側傾也有不少幫助。

許多高性能車出廠就配置大尺寸輪圈+底扁平比輪胎,就是為了同時擁有更好的操控性能與抓地力表現。

適度減輕胎圈的重量,讓輪胎轉得更輕鬆也有助於提升加速與操控反應。

第三招:

加粗防傾桿

防傾桿的材質為彈簧鋼製成,具有韌性,藉由U型固定座固定在車體上,同時藉由李仔串與下支臂或避震器相連接,除了本身具有韌性外,透過李仔串的關節可以活動,其主要功能在於限制避震器作動的行程,尤其在彎中,可有效將彎內輪的避震器下拉,同時抬高彎外輪的下支臂來減低車身側傾幅度,提高彎中循跡的穩定性,以及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原則上製造防傾桿的材質一定要是由彈簧鋼製成,才能具有彈性與韌性,不可用硬梆梆的鋼材或較軟的鋁合金材質來製造。

防傾桿的材質為彈簧鋼製成,具有韌性,如圖中所示,藉由U型固定座固定在車體上,同時藉由李仔串與下支臂或避震器相連接,除了本身具有韌性外,透過李仔串的關節可以活動,其主要功能在於限制避震器作動的行程。

而既然防傾桿是直接抑制側傾的汽車零件,適度加粗防傾桿,提高其剛性,就能讓車輛側傾的程度更少,這也是為何很多人都會改裝強化防傾桿的原因,不過如果沒有換裝改裝避震器的話,不建議過度加粗防傾桿。

因為太粗的防傾桿,會加重車體鎖點與鈑件的負擔,如果避震器沒有換的話,過彎時所有車體側傾的重量與重心都會加諸於防傾桿上,嚴重時會導致李仔串斷裂、車體鈑件拉裂,如果有換改裝避震器,則避震器會幫忙負擔重量,且側傾的角度也會比較小,防傾桿與車體所需承受的重量自然會比較輕微,就可使用粗一點的防傾桿。


在彎中,可有效將彎內輪的避震器下拉,同時抬高彎外輪的下支臂來減低車身側傾幅度,提高彎中循跡的穩定性,以及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直接用來抑制側傾的汽車零件。

適度加粗防傾桿,提高其剛性,就能讓車輛側傾的程度更少,不過如果沒有換裝改裝避震器的話,不建議過度加粗防傾桿,會加重車體鎖點與鈑件的負擔,嚴重時會導致李仔串斷裂、車體鈑件拉裂。

加粗防傾桿可以減輕車身過彎時的側傾,同時感受到明顯的車身穩定性,讓車上東西不會掉的亂七八糟。

第四招:

換裝短彈簧

避震器是用來支持車身重量,並緩和及吸收車身上下振動,藉此令使用者乘坐舒適,保護載貨,其中彈簧是用來提供彈力與舒適性,而用來消除彈簧反作用之波動頻率,則由減震桶負起全責。有些原廠彈簧為了追求乘坐舒適性,通常會採用彈性係數比較小的彈簧,乘坐起來就會偏軟,加上為了應付各種高低起伏的惡劣路面,彈簧長度也會比較長,因此車高也會比性能車高,綜合兩者特質,車子行駛起來就會比較容易搖晃,而出現暈車與操控不佳的問題。

多數短彈簧都會採用不同於黑色的顏色,來彰顯獨特的性能價值。

想要解決彈簧偏軟的問題,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更換短彈簧,這種產品通常採用專車專用設計,彈簧的長度會比原廠短,彈性係數也會硬一些,裝上車後可以降低不少車高,但不至於會低到影響行駛安全或進出地下停車場的便利性,加上彈性係數提高,也能獲得彈簧支撐力提高,過彎側傾變少、操控性能變好的改變。

而在使用短彈簧時,最好不要過度追求太硬的部品,且車高也不可降太低,最好能保有2指縫的輪拱間隙,如此一來才不會縮短減震筒的壽命,這是因為太硬或太短的彈簧,在伸縮作動時的速度會太快,減震筒不見得拉得住彈簧,加上沒有給減震筒足夠的作動行程,結論就是容易導致減震筒芯觸底而撞歪,且舒適性也會大打折扣,反而得不償失。

許多內行的玩家,都會選擇阻尼比較強一點的原廠型減震筒,搭配短彈簧來使用,就能兼具車高、操控、舒適與費用的多重優勢,如果不是經常跑山路的話,這樣搭配最理想。



更換彈性係數更高的短彈簧,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讓高速行駛時的飄浮感變輕微了,讓開車的人更有安全感。

第五招

換裝避震器

俗話說「一低遮三醜」,也正說明了大多數人在換裝避震器時的主要原因,那就是降低車高,不過在筆者的認知裡,換裝避震器除了要將車身降低外,最主要的還是在於操控的提昇,雖說底盤的優劣決定於原廠懸吊型式的設計,不過攸關操控表現的關鍵卻取決於避震器!所以避震器可以說是整個底盤的靈魂,因此如果要大幅度的改變底盤特性與乘坐感的話,換一組改裝避震器是最終極的做法。

避震器的特性與阻尼軟硬,是直接決定汽車底盤反應的最關鍵性零件,想要讓愛車的開起來不再軟趴趴,最快速直接的做法就是更換一組改裝避震器。

一般的改裝避震器主要可分成軟硬可調或單複筒身的設計,前者要高階一點的改裝避震器才有,可針對不同車主的需求,調整避震器的軟硬效果,不過可別以為可以從像坐船般的軟度,調整到硬梆梆的效果,調整的幅度還是有其侷限性,而且避震器乘坐起來硬不硬,是取決再彈簧公斤數,而非減震筒上的軟硬調整,所以如果不想坐起來太硬的話,可以考慮以廠商提供的標準值再低一級來選購。

至於單複筒設計,如果希望能獲得比較好的舒適性與耐用度,建議可以選擇複筒式設計的避震器,所有的原廠避震器也都是複筒結構;如果希望操控表現能好一些的話,那就選擇單筒式結構,目前國產單筒式改裝避震器的調校,都已相當好坐,不過10年前那麼彈跳,因此如果坐車不想在暈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換組改裝避震器吧。換完後記得找代辦驗車變更車高,以後就不用擔心被警方刁難。

改裝避震器上的螺紋是用來調整車高之用,建議輪拱與輪胎上緣縫隙能保有2個手指寬,才不會遇到爛路或上下坡道時,摩擦到底盤而導致車輛受損。

改裝避震器最上方如果看得到一個旋鈕的話,代表這組避震器具有軟硬可調的功能,可因應不同車主的需求,自行調整阻尼軟硬程度,讓車開起來更符合自己的調性。

好的強化版避震器,可以讓愛車蹲好馬步,不會在激烈駕駛中,出現左搖右晃的情況。

全面優化更節能 1.2 三缸輕油電動力、內裝細部做工更質感!Suzuki Swift 第四代展間直擊!
Jun
15
全面優化更節能 1.2 三缸輕油電動力、內裝細部做工更質感!Suzuki Swift 第四代展間直擊!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Jason Hu在去年日本移動展展出、12 月正式發售的第四代 Suzuki Swift ,身為目前 Suzuki 品牌最新的「世界戰略車」,在歐洲市場陸續發售後終於輪到台灣市場,據暸解金鈴汽車即將在 7/10 正式發表,不過在此之前已經開始先行於展間進行全台巡迴的作業。
三菱 Lancer EVO 且測試車已上路?高性能轎車復活引爆車迷討論!
Jun
9
三菱 Lancer EVO 且測試車已上路?高性能轎車復活引爆車迷討論!
自由時報汽車頻道
自從 2016 年 Mitsubishi 決定停產 Lancer EVO 之後,許多車迷都積極關注新一代車型復活資訊,近日出現一組偽裝測試照,號稱是大改款 Lancer EVO 的測試車,但實際上外媒發現,這組照片是以 2019 年 Outlander 測試車為基礎繪製而成。
2024 Škoda Kamiq 1.5 TSI小改款台東試駕,最剛好的跨界休旅之選?!
Jun
15
2024 Škoda Kamiq 1.5 TSI小改款台東試駕,最剛好的跨界休旅之選?!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在市場逐漸朝向以休旅和跨界休旅為大宗的消費風氣之下,顯而易見的中小型市場為胃納量最大的那一群,畢竟身處在地狹人稠車多路窄的環境裡,要能一車顧滿各種使用情境那絕對是再好不過,因而造就無論國產、進口,數十萬乃至於數百萬皆有相應的選擇,其中也包含了Škoda Kamiq。
『影片』繼HS、ZS為MG在國內車市打下漂亮一役後,第三款、也是國產第二部親民電動車MG4,來勢洶洶.....
Jun
15
『影片』繼HS、ZS為MG在國內車市打下漂亮一役後,第三款、也是國產第二部親民電動車MG4,來勢洶洶.....
CARLINK鏈車網
國內車市的第二部國產電動車、MG的首款純電車MG4,以極為甜美的價格、驚喜連連的性能輸出與動態演出,型靚、又實用兼顧,再度即將在國內車市刮起炫風。購買誘因絕對爆棚,但電動車充電、續航里程問題仍在;入門的實用性、頂規的超能力,是否能克服電動車的目前窘境?絕對是車廠、車媒與消費者...
開著 Volkswagen The T-Cross 體驗布布媽咪充實又辛苦的一天!
Jun
15
開著 Volkswagen The T-Cross 體驗布布媽咪充實又辛苦的一天!
2GameSome
要如何在做好媽媽的角色同時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這次,小葉要來開著 Volkswagen The T-Cross 來找布布媽咪體驗她的日常!結果到底會是小葉得心應手、還是手忙腳亂呢?看片!
加油再等等! 中油宣布明日起汽、柴油價格各調降0.1元
Jun
16
加油再等等! 中油宣布明日起汽、柴油價格各調降0.1元
台視新聞網
台灣中油公司自明(17)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各調降0.1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2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0.7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2.7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6.7元。本
【MG熱銷撼車市3】跑車血統英女王最愛座駕 解密MG前世今生
Jun
12
【MG熱銷撼車市3】跑車血統英女王最愛座駕 解密MG前世今生
鏡週刊Mirror Media
MG休旅車在台熱銷,吹皺台灣車市一片春水,本週MG將在台發表首款電動車MG4,各界也好奇,在台灣神奇熱賣的MG品牌,究竟是何來頭呢?
真的破1,000匹馬力了!全球第一輛Toyota GR Yaris千匹鴨
Jun
15
真的破1,000匹馬力了!全球第一輛Toyota GR Yaris千匹鴨
Carture 車勢文化
我們一直都知道Toyota GR Yaris的1.6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引擎的動力相當優異,而其改裝潛力也非常驚人,但沒想到現在竟然有人可以把這具引擎的動力炸出1,000匹的最大馬力,這是由澳洲LamSpeed Racing所操刀改裝的結果,雖然不是直接針對引擎偵測的數據,但在馬力機測得887匹的輪上馬力,換算成...
陸汽車品牌去年全球賣出1340萬輛 首超美國品牌
Jun
16
陸汽車品牌去年全球賣出1340萬輛 首超美國品牌
CTWANT
[周刊王CTWANT] 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市場共售出7832萬輛自用車,除非洲外,對新車需求都在增加,比2022年增加近700萬台,增幅為10%。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增幅達23%,超過美國的9%。就品牌新車銷量來說,特斯拉Model Y是最暢銷車型,銷量較去年同期大增64%,達122.3萬輛。去年,新興經濟體市...
欠繳牌照稅慘了!AI秒抓追回「逾億元」 國庫賺飽了
Jun
14
欠繳牌照稅慘了!AI秒抓追回「逾億元」 國庫賺飽了
TVBS新聞網
欠繳納牌照稅民眾當心了!為追查欠稅違規車輛,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在主要路口裝設車牌辨識系統,利用AI工具科技執法,每年查獲逾4萬件欠稅車輛,追討到的補稅高達上千萬,裁處的罰鍰更達億元之多。
開車神器2/是得力助手還是隱形殺手? Level 3進台灣再緩緩
Jun
16
開車神器2/是得力助手還是隱形殺手? Level 3進台灣再緩緩
CTWANT
[周刊王CTWANT]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指出,全球車險規模一年約7,000億美元,占整體保險業產值的42%,ADAS的發展有助於降低汽車於道路行駛時的風險,保險業出險金額也將隨之下降,短期內將使保險業者獲利提升。長遠來看,全球各大車廠皆已積極投入開發自駕車,未來自駕車上路後...
加油站不能說的秘密?地震後「髒油對比照」瘋傳 中油回應了
Jun
15
加油站不能說的秘密?地震後「髒油對比照」瘋傳 中油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許多民眾都有到加油站加油的經驗,近日有加油站員工發文揭秘有關加油站的都市傳說,並指出「地震後對於油品的影響最大,「建議地震完後如果需要加油,盡可能避開遠
【新車試駕影片】科技進化有感!標配IQ.LIGHT智慧燈組、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Volkswagen T-Cross 24年式
Jun
14
【新車試駕影片】科技進化有感!標配IQ.LIGHT智慧燈組、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Volkswagen T-Cross 24年式
車水馬龍網
2024新年式T-Cross小改款在車燈上有許多著墨,首先車頭新增貫穿式定位燈、IQ.LIGHT智慧燈組LED Matrix矩陣式頭燈及全新造型貫穿式尾燈。全車系具備完善 IQ.Drive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標配Level 2 自動駕駛等級的Travel Assist 智慧車陣穿梭系統,採用MQB模組化平台,以 1.0 升TSI直列三缸汽油...
開 Luxgen n7 年省 20 萬?計程車司機表示:試過就知道!
Jun
14
開 Luxgen n7 年省 20 萬?計程車司機表示:試過就知道!
點子生活
2024 年台灣電動車市場正在加速擴大中,各大進口品牌無不努力擴展市場,但其中有個不一樣的品牌,那就是 2022 年展開預售,今年正式出貨的台灣電動車 Luxgen n7。其實在去
世界最快電動車 時速438.73公里 日商Aspark宣告新款OWL超跑登頂
Jun
13
世界最快電動車 時速438.73公里 日商Aspark宣告新款OWL超跑登頂
Yahoo奇摩(國際通)
日本電動車製造商Aspark表示,其新款電動跑車Aspark OWL SP600,最高時速達到每小時438.73公里,成為世界最快電動車。這款超級跑車6月8日在德國帕彭堡汽車測試中心(Automotive Testing Papenburg, ATP)創下該速度紀錄。此前根據產業雜誌《Top Speed》,最快的電動車紀錄是克羅埃西亞品牌Rim...
打造最強白牌機車!光陽RTS 135水冷、油電科技一次給足拚戰三陽:年輕人要的配備全上
Jun
14
打造最強白牌機車!光陽RTS 135水冷、油電科技一次給足拚戰三陽:年輕人要的配備全上
今周刊
國內機車大廠光陽周三(6/12)舉辦新車發表會,全新車款RTS 135車系,一口氣用上了水冷引擎、智慧油電科技,試圖搶回年輕族群的目光。光陽董事長柯勝峯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台最強白牌機車。」此前,光陽今年曾針對2輛國民車款,再祭出均一價優惠,只是銷售成績仍與競爭對手三陽有段差距。...
致力發展電動車永續事業,Honda與三菱商事合作成立新公司「ALTNA Co., Ltd.」
Jun
14
致力發展電動車永續事業,Honda與三菱商事合作成立新公司「ALTNA Co., Ltd.」
Carture 車勢文化
Honda與三菱商事合作成立新公司「ALTNA Co., Ltd.」,共同擴大電動車相關業務,Honda與三菱商事在2023 年 10 月簽署協議,以擴大電動車業務為目標,於2024 年7 月成立新公司「ALTNA Co., Ltd.」(以下簡稱ALTNA)。兩家公司的目標是優化電動車的使用成本,並提高以許多稀有資源製成之電池的利...
Tesla預告三款神秘新車型 跑車、貨車、無人計程車全都涵蓋在內
Jun
15
Tesla預告三款神秘新車型 跑車、貨車、無人計程車全都涵蓋在內
CarFun玩車誌
在Tesla特斯拉2024年的股東大會上,他們揭露了三款即將推出的全新車型,雖然這三輛車還被白布蓋住,預計車款將會有貨車、無人計程車Robotaxi以及全新的跑車Roadster,這些車型的推出將進一步擴展特斯拉的產品線,同時也開拓更多事業發展的可能性,而關於跑車Roadster可能是許多人在意的重點,...
Jaguar F-Type正式入棺 11年來打造了87,731輛
Jun
15
Jaguar F-Type正式入棺 11年來打造了87,731輛
Carture 車勢文化
Jaguar最近結束了其F-Type跑車的生產,這款車型自2013年推出以來,共生產了87,731輛,現在最後一輛下線的F-Type已被納入Jaguar Daimler Heritage Trust,作為品牌傳承系列的一部分,也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接下來Jaguar將迎接一款純電四們GT跑車,打開全新電動世代的開端。最終版F-Type是一...
Fiat公布新世代Grande Panda首波官宣照
Jun
14
Fiat公布新世代Grande Panda首波官宣照
Carture 車勢文化
Fiat旗下經典小車除了500車系以外,還有另一支風格截然不同的Panda車系;在汽車動力轉型階段,Panda車系也將迎合新時代有所轉變,在集團資源共享下,Fiat將推出新世代Grande Panda,並於2024年6月14日公布了首波官宣照。Fiat將在今年慶祝125年慶,在此重要的時刻,Fiat將推出全新Grande P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