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新聞影片「牛奶殘酷真相~白色毒藥。一公升牛奶含7.5億細胞」?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8/1版】
一、網傳新聞影片的出處為「Green Empire TV」網站的內容,目前該網站連結已經失效。經過查證,此網站並不是基金會,也並無搜尋到任何有關於該組織的資訊。
二、專家表示,傳言指的膿細胞指的是在細菌感染後化膿病灶的細胞數,民眾喝的牛奶裡沒有所謂的膿細胞。而且,鮮乳產品是食品公司向酪農收購生乳,在乳品工廠會經過殺菌程序,且現對生乳總菌數有嚴格規定,合乎標準內對人體無健康危害。
三、專家表示,根據目前乳牛泌乳過程,自然的泌乳期都會超過300天,不需要生長激素,且目前台灣禁止乳牛使用生長激素。傳言說要乳牛要打生長激素才能延續泌乳期並不正確。
四、網傳「瑞典研究發現每天喝更多牛奶的女性死亡、髖關節骨折的比例都提高,原因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此研究為觀察型研究,容易導致估計的偏差。此研究結論並沒有提到「骨折率和死亡風險比率提高原因可能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的結論。傳言解讀研究不正確。
傳言有多處錯誤內容,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2022年7月28日開始流傳一支新聞影片,影片標題為「牛奶殘酷真相~白色毒藥?弊大於利?可靠的鈣質來源?」
該新聞影片來自媒體2016年的新聞報導。新聞內容引述綠色帝國公民基金會的說法,並提到「一公升的牛奶裡,含有2千萬活躍細菌,7.5億個膿細胞(PUSS CELL)」、「乳牛是被施打了牛的生長激素,延續泌乳期才能持續產乳」、「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牛奶研究」。
圖1:影音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新聞影片,其引述的消息來源「綠色帝國基金會」為何?
新聞影片中引述的「綠色帝國基金會」,查核中心用中、英關鍵字搜尋,目前並無查找到相同名稱的組織的網站,但在推特查找到一個名為「Green Empire @EmpiregreenInfo」的帳號。
其最新貼文停在2016年。推特帳號自我介紹為「分享新鮮想法並啟發人們如何變得更加健康和環保!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更健康的星球」;推特自介欄位中也附上其網站「Green Empire TV」的連結,但目前點進連結,已查無網頁。
查核中心進一步以網頁備份工具檢索,在2016年6月2日的網頁紀錄中,其網站可以看到一篇名為「牛奶對你有壞處嗎?」(It”s milk bad for you?: Is Milk bad for you? So we’ve all been told that milk is good for our teeth and bones. It’s fresh, it’s white, it’s pure, it’s clean, its nutritious....),與網傳新聞影片所提內容相符。
根據網頁介紹,該網站實際為推廣關於環保、健康內容的個人網站,並非是真正的基金會。且目前該網站已經失效,也查無該組織的其他資訊。
綜合以上,網傳新聞影片來源為為一名為「Green Empire TV」網站的內容,網傳新聞影片來源為為一名為「Green Empire TV」網站的內容,目前該網站連結已經失效。其並非是基金會,也並無搜尋到任何有關於其組織的資訊。
爭議點二、網傳「一公升的牛奶裡,含有2千萬活躍細菌,7.5億個膿細胞(PUSS CELL)」
查核中心採訪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兼台大動科技術系教授徐濟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助理教授李旭薰。
(一)李旭薰說,一公升牛奶中有2千萬活躍細菌是用文字增加恐慌,細菌不代表生病,人的腸道內的細菌數是以數兆來計算,因此要看的是是否有「有害菌」的存在。首先,在生乳進到乳品工廠後會使用「高溫短時間殺菌法」 或「超高溫瞬間殺菌法」,可殺去絕大多數的壞細菌。再者,目前台灣的生乳與其他飲料的檢驗標準都對「有害菌」有嚴格的把關,總生菌數在生乳中的合格規定在10萬/ml以下,換算成1公升,就是1億/公升,其並不會影響人類健康,所以傳言提到的2千萬細菌只是故意用文字在恐嚇民眾。
李旭薰說,至於傳言提到的「膿細胞」更是惡質的誤導,膿細胞指的是在細菌感染後化膿病灶區裡膿汁(pus)的細胞數,牛奶並不是膿,當然也沒有所謂的膿細胞。
事實上,牛奶當中有的是體細胞,是出現在正常牛奶中的少量動物身體細胞,主要由少量乳腺上皮細胞與白血球組成。當乳腺發炎時,白血球會上升,體細胞數也會上升,這時酪農會請獸醫治療乳腺炎,但凡經過治療過程中的牛奶需要全部廢棄,不會流到市面販賣。且生乳要收購也會針對體細胞進行檢驗,並有相關檢驗標準。
(二)徐濟泰說,膿細胞指的是細菌感染後發炎病灶化膿的細胞數,若是乳房發炎的牛乳依規定是不准收。因此,民眾喝的牛奶不可能有膿細胞(PUSS CELL),傳言指稱是莫須有,也未提供更多說明與證據。
徐濟泰說,牛奶有的是體細胞數 (somatic cell),體細胞是乳腺組織自然脫落的表皮細胞以及少量的白血球細胞。根據台灣生乳驗收標準,通常會將生乳分成A、B、C、D級別,而能夠收購的生乳目前只有「A級」。依規定,「A級」生乳其體細胞數(萬/cc)需在30萬(含)以下、生菌數(萬/cc) 10萬以下。
綜合以上,傳言指的膿細胞指的是在細菌感染後化膿病灶的細胞數,民眾喝的牛奶裡沒有所謂的膿細胞;生乳進到乳品工廠後會經過殺菌程序,且現對生乳總菌數有嚴格規定,合乎標準內對人體無健康危害。
爭議點三、網傳「現在的牛奶製造過程,不同於以前,為了滿足全世界各地的龐大的乳製品需求,已經沒有時間等小牛慢慢長大...乳牛則是被施打了牛的生長激素,延續泌乳期才能持續纏入」,是否屬實?
(一)徐濟泰說,現在的泌乳牛品種正常養到一歲半自然開始有繁殖功能即可以配種,兩歲生完小牛就開始泌乳,自然的泌乳期都會超過300天,根本不需要任何藥物或生長激素。且根據規定,台灣乳牛禁止打生長激素。若是泌乳狀況不理想,酪農通常會從飼養環境、是否有充足的營養等方面著手改善。
(二)李旭薰說,世界各國產乳方式都是讓乳牛生完小牛之後產奶,一般飼養至第一次分娩產奶需要24個月齡左右,生產完兩個月後可再度進行配種懷孕。目前台灣選用的各種乳牛品種主要為「荷仕登牛」,本身體質在經過第一次分娩後就可以持續產乳約300天以上,在這當中可以同時懷孕也繼續產奶,在預產期前兩個月才會進入乾乳期休養,準備下一次的泌乳。所以,傳言說要乳牛要打生長激素才能延續泌乳期並不正確。
李旭薰說,目前在台灣乳牛的生長激素也是禁止使用,也有嚴格的檢驗,同時台灣飼養乳牛的成本原本就較國外高,更不會使用這種不符合經濟效益的生長激素。很久以前確實有些研究在探討利用「生長激素」增加產奶的可能性,但結果發現成本並不符合商用價值,加上生長激素有殘留問題,因次並未被酪農產業給採用,甚至在多數國家如歐盟都列為禁止使用。
至於泌乳狀況不佳的乳牛通常就是營養不良、繁殖障礙如遲遲不能生產下一胎,或是有生病的牛隻,目前台灣的乳牛飼養都是高度技術分工,除了場內飼養人員每日費心照料外,乳牛的每日營養需求有專業的乳牛日糧配方師,繁殖跟疾病問題有草食動物的專科獸醫師。因此,當泌乳狀況不佳時,畜主便會尋求各方面的專業來協助,而不是添加或施打不明或不合經濟效益的藥物。
李旭薰說,在抗生素方面,台灣在泌乳中的乳牛飼料禁止添加抗生素,但在乳牛發生疾病時會由獸醫給予抗生素治療,給藥過程中乳汁會直接廢棄,且須經過嚴格的停藥期後,其分泌的乳汁才能再次供給人使用。
綜合以上,根據目前乳牛泌乳過程,自然的泌乳期都會超過300天,不需要生長激素,且目前台灣禁止乳牛使用生長激素。傳言說要乳牛要打生長激素才能延續泌乳期並不正確。
爭議點四、網傳提到「瑞典的烏普薩拉大學曾對6 . 1萬名男女的飲食進行長達20 年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喝三杯或更多牛奶的女性死亡和發生髖關節骨折的比例都提高,原因可能就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研究原始內容為何?是否有此結論?
研究結果為何?
傳言稱的瑞典研究為2014 年10月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文章〈Milk intake and risk of mortality and fractures in women and men: cohort studies〉( 牛奶攝取量和女性與男性的死亡以及骨折風險:世代研究)。 該研究的作者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et)教授、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教授、瑞典國家食品局研究員等。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協助解讀研究指稱,此研究目的是分析民眾攝取牛奶與骨折率、死亡率的關聯性。研究分析資料來自問卷,並分析牛奶的攝取量和死亡、骨折時間的關聯性。研究依照牛奶攝取量,分成四組:A. 一天攝取小於 200 克、B. 一天攝取 200 克至 399 克、C. 一天攝取 400 克至 599 克、D. 一天攝取 600 克(含)以上。
結果顯示,分析女性資料,與一天攝取不到一杯牛奶的組別(平均一天 680 克)相比,一天攝取三杯以及三杯以上牛奶(平均一天 680 克)的女性,死亡的風險比率是 1.93,有骨折的風險比率是 1.16,髖骨骨折的風險比率是 1.60。但是分析男性資料的結果,與一天攝取不到一杯牛奶的組別(平均一天 50 克)相比,一天攝取三杯以及三杯以上牛奶(平均一天 830 克)的組別,死亡、有骨折和髖骨骨折的風險比率並沒有和女性數據上一樣明顯的增加。
研究限制為何?是否有指出原因是「牛奶中的乳糖」?
SMC 指出,這篇研究分析的資料來自問卷,填寫人若記錯攝取量、高估或低估自己攝取牛奶的頻率等,都可能影響研究結果。且作者於研究中也特別說明,這個結果和牛奶攝取量的關聯,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評估不同飲食和乳製品種類可能影響的不同結果。作者自己在結論中提到,有鑑於觀察性研究的設計可能無法有效控制未觀察到的變數,會導致估計的偏差或倒果為因的情況(例如有骨質疏鬆症的人會更傾向攝取較多牛奶),所以建議謹慎的解讀研究結果。
至於是否有指出「原因為乳糖」,SMC 說明,研究中沒有獨立評估牛奶中非乳糖營養素(non-lactose nutrients)的關聯,作者僅在文中建議此類的相關研究,後續應該將乳糖不耐症納入考量。但並沒有做出「骨折率和死亡風險比率提高原因可能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的結論,也未做實驗驗證。
綜合以上,網傳研究為觀察型研究,容易導致估計的偏差。且作者於文章中說名,研究結果和牛奶攝取量的關聯,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且研究結論並沒有提到「骨折率和死亡風險比率提高原因可能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的結論,傳言解讀研究結論不正確。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8/1版】
一、網傳新聞影片的出處為「Green Empire TV」網站的內容,目前該網站連結已經失效。經過查證,此網站並不是基金會,也並無搜尋到任何有關於該組織的資訊。
二、專家表示,傳言指的膿細胞指的是在細菌感染後化膿病灶的細胞數,民眾喝的牛奶裡沒有所謂的膿細胞。而且,鮮乳產品是食品公司向酪農收購生乳,在乳品工廠會經過殺菌程序,且現對生乳總菌數有嚴格規定,合乎標準內對人體無健康危害。
三、專家表示,根據目前乳牛泌乳過程,自然的泌乳期都會超過300天,不需要生長激素,且目前台灣禁止乳牛使用生長激素。傳言說要乳牛要打生長激素才能延續泌乳期並不正確。
四、網傳「瑞典研究發現每天喝更多牛奶的女性死亡、髖關節骨折的比例都提高,原因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此研究為觀察型研究,容易導致估計的偏差。此研究結論並沒有提到「骨折率和死亡風險比率提高原因可能來自於牛奶中的乳糖」的結論。傳言解讀研究不正確。
傳言有多處錯誤內容,因此,為「錯誤」訊息。
31
23
30
31
30
30
30
31
31
30
31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