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新南威爾斯美術館150年來最大擴建計畫:「雪梨現代項目」澳洲最新地標熱騰騰登場!
位於南半球的澳洲,現在正值夏天,平均最高溫度大約在25.7~26.4℃之間,既不特別炎熱也非常適合避寒。坐落東南沿海的新威爾斯州首府雪梨,是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知名地標雪梨歌劇院、素有「衣架」之稱的雪梨港灣大橋,以及美麗的海灘,都是它深受國際遊客喜愛的原因。不只如此,雪梨還有許多博物館值得欣賞,其中藝術方面最為引人注目的新南威爾斯美術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在2022年底完成擴建,「雪梨現代計畫」(Sydney Modern Project)是雪梨歌劇院落成50年後,澳洲最具代表性的一大嶄新文化地標~~
雪梨市中心東邊有片占地34公頃的開放綠地:「雪梨禁苑」(The Domain)在它東南方的月牙彎區域(Crescent Precinct),聳立著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新南威爾斯美術館,這座澳洲最重要的公共畫廊之一,在1874年時首次舉辦公開展覽。
不過新南威爾斯美術館最初的藏品,先後在不同地點展示,直到1882年花園宮殿(Garden Palace)被火燒燬後,才有了正式的「家」。1883年建築師約翰・霍伯里・亨特(John Horbury Hunt)率先接下委任,同年美術館也改成了今日的名稱。
立面兩側裝飾著象徵「和平」(左)與「戰爭」(右)的兩座擬人化雕像,新南威爾斯美術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歷經幾次擴建,增加了多座藝廊與橢圓形大廳。在它柱頂下方雕刻著32位橫跨古今和各國的畫家、雕塑家與建築師的名字⋯⋯
以包括澳洲本土藝術、從殖民時代開始到當代的澳洲藝術為主,這間美術館也擁有豐富的歐洲和亞洲館藏,暱稱為「燈箱」、2003年開放的亞洲藝廊,搜集來自印度雕塑、南亞紡織、中國陶器、日本繪畫等展品!而它同時也是「阿奇博爾德獎」(Archibald Prize)的舉辦和頒獎地點。
阿奇博爾德獎是澳洲最富盛名的肖像獎,初次頒發於1921年,之後每年舉辦(除兩次例外)。以澳洲記者兼出版商朱爾斯・阿奇博爾德(Jules François Archibald)命名,這位前《公報》(The Bulletin)雜誌編輯和擁有者過世後,捐贈的遺產成為獎金來源。
儘管舉辦過程中也曾發生過風雨,像是1938年的第一位女性得主因為性別受到攻擊,1942年的《約書亞・史密斯先生》(Mr Joshua Smith)遭質疑是漫畫還是肖像?2004年演員《大衛・古皮利》(David Gulpilil)畫像因為使用炭筆素描而非繪畫而引發爭議⋯⋯不過依舊無損阿奇博爾得獎的江湖地位!
在成立一個半世紀後,儘管從未停止增建,去年底12月3日正式開幕的雪梨現代項目,是新南威爾斯美術館有史以來最大的擴建計畫,不但整體規模足足大了一倍,還有一座嶄新的現代建築在原本建築後方的東面山坡上展開。
參與比稿的12家建築公司中,由妹島和世、西澤立衛領軍的日本知名SANAA建築師事務所競標成功。日本第一位獲得建築界普利茲獎的女性建築師妹島和世,在這座新館中延續將她充滿穿透性的建築風格。利用大量玻璃外牆,打造出充滿透明、開放的空間,讓整體結構給人一種飄浮感~~
彷彿一系列白色的長方形盒子,巧妙的鑲嵌在起伏的地勢上,大面積的玻璃帷幕覆蓋著輕量化的棚架,巨大的夯土牆畫出了一條充滿戲劇性的曲線。與讓人聯想起古羅馬神殿的舊館,呈現截然不同的面㤶,新館讓人聯想起一只輕盈的玻璃盒。通透的內外,不僅打破空間界線,同時迎來明亮的採光,還能眺望港灣風光。
值得一提的還有,新館是澳洲第一個獲得「綠色之星」(Green Star)的公共藝術博物館,除完全使用再生能源外,館內超過10%的能源,更由展館入口屋頂的太陽能板供應。至於用來灌溉花園或綠化屋頂植物的水源,也同樣來自雨水回收,體現與自然共生的永續理念。
在串連新、舊館的藝術花園陪襯下,藝術、建築與地景三者完美融合,肉眼看不到的地底暗藏驚喜,新館下方有座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地下油罐槽!建立於1940年代,這處占地665坪、為海軍艦隊儲存石油的空間,雖然在1980年代除役,卻始終沒有對外開放⋯⋯
如今這個秘密終於公開,挑高7公尺的下沉空間,成為供大型裝置藝術展覽使用的Tank Gallery,目前到2023年中展出的是阿根廷雕塑家Adrián Villar Rojas的《想像的盡頭》(The End of Imagination),帶領大家展開一趟穿越時空的雕塑型態之旅。
新南威爾斯美術的「野心」還不只如此,為了迎接新館到來,特別委任澳洲藝術家Karla Dickens和Richard Lewer、紐西蘭毛利藝術家Lisa Reihana、新加坡藝術家Simryn Gill、台灣藝術家李明維共九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打造全新場域限定作品,為澳洲打開更寬廣的藝術視野~~
巨大且色彩強烈的花朵,裝飾著大大小小的繽紛圓點,草間彌生以澳洲東南部特有植物為靈感,創作出《盛開於宇宙的花》(Flowers that Bloom in the Cosmos),強烈的個人特色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也成為新館露台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紐西蘭當代藝術家法蘭西絲・烏普理查德(Francis Upritchard)的《每個人都來了》(Here Comes Everybody),靈感來自於神話、民間傳說以及圍繞摩頓灣的無花果樹,這些高得驚人的青銅人像,有著異常細長的四肢,他們是工人、創造者、合作者、監護人⋯⋯不同角色俏皮的姿態展現出奇幻色彩!
澳洲原住民藝術家Lorraine Connelly-Northey的《Narrbong-galang》,意思是「許多袋子」,以生鏽和打撈的金屬製成,醒目的展示於伊里巴納展廳(Yiribana Gallery)20公尺長的櫥窗中,無論白天或黑夜都能看得見~~
伊里巴納展廳早在1994年就已成立,專門用來展示洲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Torres Strait Islander)的藝術收藏。隨著新館落成搬到新地點的它,添置了不少新的藝術作品。全新登場的展覽靈感來自雪梨原住民語的《burgangana》(握住我的手幫助我),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展現出跨越澳洲各地、時間、媒體與藝術風格的多樣性。
至於底層大型無柱藝廊的「Making Worlds」展覽,以活躍於紐約、巴黎和首爾的韓國跨界觀念藝術家金守子(김수자)的《心智檔案》(Archive of Mind)為核心。作品中經常結合紡織、光、聲音、表演、照片等元素的她,邀請前來參觀的人,一同加入製作黏土球的行列。
在全面開放的新南威爾斯美術館中,展示了超過900位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還能參加講座,觀賞電影或現場音樂表演,也能在藝廊餐廳(Art Gallery Restaurant)
品嚐,澳洲名廚馬特・莫蘭(Matt Moran)以當地農產品和優質澳洲肉類和海鮮,精心設計的季節性地中海美食~~
文字/Iris PENG
12
6
12
11
12
11
12
12
12
12
12
11
12
11
11
11
11
11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