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獨角獸」—非洲黑犀牛的滅絕之路 亞洲市場親手打造
非洲黑犀牛(Black Rhinoceros)在各種瀕臨絕種動物中,可能是大家比較陌生的動物之一,因為牠的棲息地遠在非洲,但其實,牠之所以瀕臨絕種,其實和亞洲市場息息相關,「人間獨角獸」為何要走上滅絕之路?馬上了解一下!
非洲黑犀牛特徵知多少
黑犀牛是兩種非洲犀牛中較小的一種,白犀牛和黑犀牛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在於黑犀牛上唇呈鉤狀,白犀牛唇部呈方形。犀牛一族曾經雄霸非洲草原,最高峰時有過十萬隻,但19世紀開始,犀牛被歐洲殖民者大舉獵捕,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19世紀末已瀕臨滅絕,隨著犀角交易在1970與1980年代達到鼎盛,犀角大量輸入中東與亞洲市場牟利。
1960年至1995年之間,黑犀牛數量下降了98%,僅剩不到2500隻。之後有賴非洲各地攜手推動保育工作,才將黑犀牛從滅絕的邊緣拯救回來,當地目前約有5,600隻黑犀牛,但黑犀牛仍被認為是極度瀕臨滅絕的物種。
非洲黑犀牛面臨的危機
犀牛頭上的角是是牠們賴以為生的部份,但遇見人類之後,犀牛角成為了詛咒,犀牛瀕臨絕種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樣的呢?
嚴重受到盜獵:犀牛角的藥用價值和裝飾功用,令犀牛不停被當地的獵人捕殺,雖然犀牛角已經成為禁售品,但價格仍然在黑市水漲船高。據說在中東市場,犀牛角每公斤高達約新台幣85萬元,被稱為「白金」,令偷獵者無視國際規管偷獵犀牛。因為阿拉伯國家將犀牛角視作社會級別的象徵,像是在葉門與阿曼,犀牛角會被製成儀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以此代表社會地位。同時,亞洲市場亦追捧犀牛的藥用價值,甚至連犀牛堅厚的牛皮、牛肉都不放過,令犀牛一族處境雪上加霜。
更諷刺的是,保育員由於阻止不到偷獵者,很多保育區域已經張貼「犀牛已切角」的大型告示牌,希望盜獵者「高抬貴手」;甚至各出奇招,例如把角染成粉紅色、把毒藥加入角中等等。但盜獵者自私和殘忍的行徑從未間斷,捕獵犀牛時,一樣會因為功虧一簣而憤怒殺死無角犀牛,以免影響他們繼續追蹤其他犀牛。其後,保育團體改在犀牛角內鑽洞放追蹤器,甚至以紅外線偵測儀器和相機監控,才得以阻止一小部分的盜獵發生。重點是:犀牛有角,其實不是牠的罪,為何牠們要因此受苦?為了阻止人類貪婪和自私,犀牛被逼切角,實在可悲。
開墾農田伐木:人口劇增,開墾農田和伐木的活動亦令犀牛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令牠們的生存空間急劇縮小。
非洲黑犀牛冷知識
犀牛嘗百草:原來外形兇惡的犀牛是吃素的!牠們的飲食主要包括植物和水果。牠們的尖唇可以幫助摘取樹葉、樹枝、幼芽、灌木以及水果為食,據研究,牠們可以吃超過220種不同的植物!
最愛泥漿浴:別看犀牛外表強悍,皮粗肉厚,原來牠們很靈活很貪玩!性格更加好像小朋友一樣,平時喜歡用後肢站著或者躺在地下睡覺,頑皮的牠們,最喜歡在泥漿或者沙地上玩耍,這亦是人類泥漿浴的起源!
生存專家:犀牛曾經是非洲草原的霸主,非常適應當地氣候,旱季時可以在無水狀態下存活五日。
重量級選手:犀牛作為動物界其中一種最重的動物(陸上僅次於大象與河馬),成年黑犀體長300-375公分,肩高140-180公分,重量在800-1400公斤之間,一些超大型的雄性犀牛,體重高達2800公斤,是成年男子的45倍,非常誇張!
犀牛角的功用:非洲草原是屬於野生動物的世界,犀牛角對野生犀牛來說不是裝飾品,犀牛角不只用來爭奪族群領地,更能引導寶寶前行。如果沒了角,犀牛很容易會在打鬥的時候受傷,戰鬥能力大大減弱。
犀牛角之傳說:數百年來,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傳統醫藥都神化了犀牛角的藥用價值,視之為珍貴的中藥材,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亦曾經提及犀牛角,犀牛角被賦予了退熱、滋補壯陽、預防宿醉、治療癌症等等神奇的藥用價值,雖然以上並無科學根據,但犀牛仍然不斷被捕殺。
前幾年人類因疫情被迫休止大部分活動,讓許多動物意外獲得可貴的喘息空間,不必再為了生存戰戰兢兢。如今,隨著世界恢復正常運作,動物保育可不能因此擱置、懈怠,透過報導了解牠們的困境,進而改變你我的行為,即便遠在電腦的另一端,也能為動物盡一份心力。
審稿編輯:黃婉婷
12
7
12
12
11
13
13
10
10
12
12
12
12
11
13
12
12
12
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