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腳知疾病!8種腳不適反映的健康問題
你可能聽過一句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這不一定是正確的,其實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症狀,未必是該部位出了毛病,很可能是其他器官或組織的問題。以下就來介紹8個腳的不適症狀,可能是什麼原因所造成。
8種腳不適可能的健康問題
1. 刺痛、發麻(持續性):糖尿病
糖尿病患非常容易發生周邊神經病變,大部分會從腳開始,慢慢往上延伸,有些人除了麻、感覺失調之外,還會出現「異感痛」,也就是輕輕的碰觸也會非常痛。
2. 傷口難癒合:糖尿病或周邊動脈疾病
糖尿病患者因為體內的血糖濃度過高,導致傷口修復能力很差,一旦發生皮膚破損,就容易發生感染、潰瘍和流膿。傷口難以癒合除了血糖控制不佳的問題,也可能是周邊動脈疾病所導致,因為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閉塞,以及毛細血管微循環障礙,導致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變差。
3. 拇趾劇痛腫脹:痛風
痛風的起因是因為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處,導致發炎腫脹。發作時間通常在半夜或清晨,且在沒有扭傷或其他傷害的情況下,會覺得患部一陣劇痛、腫脹。最常好發的位置在:腳大拇指、腳踝、腳背等部位。
4. 運動時小腿痛:動脈粥狀硬化
行走時覺得小腿後方會痛,而且越走越痛,但稍微休息下疼痛就消失嗎?這有可能是下肢動脈阻塞,導致的間歇性步行疼痛。動脈阻塞多半是動脈粥狀硬化造成,因為老化或是脂肪黏著在血管內而形成斑塊,造成血管狹窄引起局部缺血變化,下肢供血不足才會讓患者行走時覺得疼痛。
5. 腳抽筋:缺水或缺乏營養素
抽筋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因為水分大量流失,但水分與鹽分的補充不即時,導致體液中的電解質不平衡。而缺乏某些營養素,如:鎂、鈣,也會導致抽筋發生。
6. 腳部腫或腳踝腫:肝病、腎病、血栓、心臟衰竭
當心臟、肝臟或腎臟出現問題,導致無法正常運作,體內多餘的液體就會從血管跑到組織間隙,並流向下半身造成水腫。
7. 行走、鍛鍊時會腳痛:疲勞性骨折、骨質疏鬆
疲勞性骨折是因為反覆運動或過度訓練,沒有適度休息讓骨頭承受不了壓力,造成了結構性的小裂痕。疲勞性骨折初期,幾乎沒有自覺疼痛,仍可以從事活動或運動,但常在運動後讓患處疼痛加劇。
骨質疏鬆本身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但因為骨質流失,無法支撐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痠痛的不舒服,患者可能會當成是關節炎或姿勢不正確造成的疼痛。
8. 腳趾關節痠痛: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主動去攻擊關節組織造成發炎反應,造成關節紅、腫、痛。早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從小的關節開始侵犯,像是腳趾頭、手指頭的關節,再慢慢發展到膝蓋、手腕等。
文、圖/艾蜜莉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一張圖就看懂,腹痛位置可能的疾病
骨盆歪斜自己救,3招幫你「改斜歸正」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出門前擦止汗劑沒效?使用時機有學問
膀胱炎都怪衛生習慣差!大小便後擦拭應向前or向後?
心導管手術揭密!30分鐘救回一命
減肥到底要不要吃早餐?營養師答案突破盲腸
硃砂釀中毒 衛福部10年前就禁用逾7年沒稽查
22
14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1
22
21
22
22
21
22
2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