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佩特拉!另一則隱藏沙漠中的納巴泰傳說——瑪甸沙叻
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許多文明或王國曾經興起、而後墜落,納巴泰王國(Nabataean Kingdom)就是其中之一。在伊斯蘭教出現以前,有支生活於阿拉伯半島和西奈半島之間的遊牧民族,因為長時間隨牛群遷徙而熟悉了自己的區域,擅長尋找並儲存水源的他們,不只在沙漠中倖存下來,更壟斷了漫長的沙漠貿易通道!他們的商隊將乳香、沒藥和其他香料,從今日葉門的亞丁(Aden)運出,穿越阿拉伯半島、沿途經過佩特拉(Petra),抵達加薩港(Port of Gaza)後送往歐洲市場,因而累積了大筆財富⋯⋯
你或許會想:既然這個王國曾經盛極一時,為何它的名字如此陌生?
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數人並非對納巴泰人一無所知,該王國首都正是今日約旦知名古城——佩特拉!
納巴泰人大約崛起於西元前4世紀,並且在西元前3世紀中葉建立了政治國家。他們掌控該地區許多貿易路線,其中特別是德丹(Dedan)到加薩的乳香貿易,因此引發鄰國嫉妒,馬其頓王國就曾在西元前312年時突襲了他們口中名為「岩石」(petrus,佩特拉的名稱由來)的城市。
這件事讓納巴泰人起了戒心,於是建立了安全前哨,同時將財產分散到沙漠或山頂那些難以攻擊的嚴酷地形中,也因此西元106年被羅馬帝國吞併以前,這個該地區的首座阿拉伯王國,維持了長達4個多世紀的獨立與繁榮~~
曾經權傾一時的納巴泰人,在退出歷史舞台的同時也被世人所遺忘。曾有的輝煌都被風沙掩埋,首都佩特拉如是,第二大城瑪甸沙叻(Mada'in Salih)更不例外,直到有天有人將它們從「地底」挖了出來⋯⋯
坐落佩特拉東南方約500公里的瑪甸沙叻,是納巴泰王國最南端的定居點,歷史悠久的它曾經有過幾個名字:它是希臘語中的「Hegra」、穆斯林口中的「Al-Hijr」,至於瑪甸沙叻則和伊斯蘭教先知「撒立哈」(Saleh)有關。
屬於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紅海沿岸的麥地那省(Medina Province),與省府麥地那相距400公里,這座考古遺址位於歐拉(al-‘Ula)以北20公里處。歐拉正是前面提到的古阿拉伯城邦德丹的首都!
1962年,因為發現了許多銘文,讓瑪甸沙叻吸引了考古界的目光。儘管如此,由於當地禁止物品崇拜,因此考古活動並不活躍。直到西元2000年開始,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為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業,邀請探險隊進行考古探勘,才讓這片遺址重見天日。
因為保存完好的古代晚期遺跡,其中特別是納巴泰王國龐大且外牆裝飾精美的岩石墳墓,瑪甸沙叻在2008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它同時也是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一座世界遺產!
不同於佩特拉熙熙攘攘的人潮,這片遺址顯得相對靜謐,原因除了簽證因素之外,更鮮少有穆斯林前往:它是《古蘭經》中提到的「死谷」,伊斯蘭文本中因崇拜偶像而被上帝懲罰的賽莫德人(Thamudis),遭受地震和閃電襲擊的詛咒之地。不過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目前正努力洗刷這個印象⋯⋯
出現在一座玄武岩高原的腳下,這座平原以沙漠景觀聞名,四周環繞著沙丘。境內大小、高度不一的砂岩露頭星羅棋布,成為當地的地理特色,也難怪穆斯林會以「岩石地」(Al-Hijr)稱呼它。
納巴泰人在2000多年前建造了這座城市,大約是在西元1世紀時,瑪甸沙叻成為一處大規模的定居點,當時的統治者阿雷塔斯四世菲洛帕特里斯(Al-Harith IV),為它進行一場巨大的城市化運動。
一棟棟由泥磚和石頭打造的房屋,如雨後春筍般在當地和附近的綠洲——歐拉出現。如今,大部分城市都還埋在沙土之下,不過光是出土的一小部分墓園,無論數量或規模,就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這些由整塊巨型砂岩雕刻而成的龐大建築,結構大小和裝飾反映出主人的身份地位與財富。入口立面筆直、方正且光滑,你會發現上方裝飾著三角門楣和雕刻,展翅的老鷹、長著羽毛的怪獸、盛開的花朵⋯⋯以及令人眼花撩亂的碑文。
碑文上刻著逝者的姓名、家族、職業和日期等反映生前生活的文字(甚至還有雕刻者的名字),以閃米特語族(Semitic Languages)中的亞拉姆語(Aramaic)撰寫,這種語言是當時中東的通用語言,特別是用在於商業與貿易往來上。
這片以砂岩露頭雕刻而成的大墓地,總共有四塊埋葬地被保留下來,在13.4公里的範圍內,共計131座大型岩墓,其中又以Qasr al Farid特別引人注目!
外觀看來雖然相對簡單,不過Qasr al Farid的規模令人印象深刻,彷彿被包覆在一顆從中剖開的巨型石蛋中,為它增添不可思議的味道。至於遺體,則存放在墓穴中嵌入牆壁的架子上。
除人類創造出的建築奇景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樣毫不遜色,當地歷經長期侵蝕與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景觀,展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或像張人臉、或是隻大象,就連單純的圓錐狀結構都很迷人,為瑪甸沙叻增添戲劇性的背景~~
值得一提的還有,位於遺址東北方的Jabal Ithlib。據信這塊巨大的露岩,是昔日納巴泰人用來祭祀杜沙拉(Dushara)的宗教聖地。這位前伊斯蘭時期阿拉伯信仰中的神祇,是瑪甸沙叻的守護神,據說如果以合宜的儀式召喚祂,將會得到正義!
想要進入這處隱秘的地點,必須沿著一條長達40公尺的狹窄走道前進,兩旁高聳的石壁猶如一線天般向上延伸,令人聯想起佩特拉的主要入口——「錫克」(Siq,字面意思為「豎井」)。
石壁上雕刻著駱駝商旅的岩畫和數座神龕,雖然有些斑駁,依舊可以看出上方的裝飾細節⋯⋯
多虧了當地乾燥的氣候,以及罕至的人煙,瑪甸沙叻才能屹立至今,即使歷經2,000多年的風霜,這片遺址無論在建築規模或文化特色上絲毫不輸佩特拉,也讓它在阿拉伯4,000處考古遺跡中,贏得「古蹟之都」的美譽~~
文字/Iris PENG
12
6
12
11
12
11
12
12
12
12
12
11
12
11
11
11
11
11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