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解密】電動車崛起可能造成的三大洗牌效應?品牌、零件、燃料變很大!
儘管近年電動車發展於產、官、學界或多或少都有檢討的聲浪,但就其利用與效率來看確實將會是不可逆的歷史進程,並加上氫燃料電池車的推波助瀾,眼看這波改革浪潮似乎也將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於此之際,全球車壇可能面臨的改變,或是未來式、或是現在進行式,本篇也將以見林不見樹的觀點,彙整出可能產生的三大洗牌現象!
現象一:車廠品牌的順序調整
若在未來的發展中可謂「得電動車者得天下」,那麼掌握電動技術的車廠將可能在排名上逐步上升。可想而知的是,就造車技術來說,儘管車體、內裝、底盤模組等都還在傳統車廠可以掌握的範疇內,但馬達與電池組之間的高效率運用卻仍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要在這環節上達成齊頭平等的結果,在利基點高低不同下真的需要相當程度的時間和研發量能才有辦法追回,畢竟機械和電機之間可存在著一條不易跨越的鴻溝,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是打造引擎的佼佼者Honda,在發展電動車上仍得拉攏電機大廠Hitachi,又或者科技廠家Sony,加上與美國GM合作才有了充足的底氣。
也因此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本身就掌握相關技術與資源的車廠自然將能在這場純電之爭中率先佔領車市版圖,打響這場戰爭的Tesla如是、隨即跟上腳步的VAG集團亦然,而早已在電機工程上著墨深厚並擁有財閥與政府資源的Hyundai、Kia等韓國車廠也隨即緊追在後,當時間線一拉長,電動車科技樹點好點滿的車廠自然有著更多的利多。
當然這當中也有些醞釀已久,先擺出陣勢但實際上仍未完全顯露鋒芒的狠角色,或許龍頭品牌的地位仍難以撼動,但三甲之後的車廠排序確實有可能會因電動車的崛起而有所變動。
現象二:零組件供應鏈調整
只能說成也供應鏈、敗也供應鏈,汽車作為零件的集合體在接下來所面臨的問題無非也就是供應鏈上的更替。是想原先的燃油引擎車款需要變速箱、油箱、機油等各種零組件和產品,但如今這些玩意在電動車上的必要性不是低得可憐就是毫無用武之地,供應廠一方面要因應電動車進行研發和生產,但有些部件都已經有廠家佔據一定的市場,加上公司規模和體質若不夠強健,便有可能在這波浪潮中遭到淘汰,並引發失業問題,而這也正是像Toyota這樣的老牌車廠所顧慮的。即便是車壇大家長豐田章男,手邊也確實擁有打造電動車的實力,但也同步在質疑電動車不該是汽車產業未來唯一的方向,並明言背後的供應鏈還無法應對全面電動化的轉型,而Toyota對於這些中小企業也有著相當程度的企業責任,只能說作為末端消費者的我們或許並無法那麼直接地察覺到純電座駕引發的產業革命有多麼地可怕。
現象三:燃料需求調整
不同於燃油車款至今仍大幅採用煉油而生的石化燃料,即便電動車在發展上最為理想的狀態是採用諸如太陽能、風力、潮汐、洋流、地熱一類的綠電,但就現行的技術和發展來看仍難以全面取代火力或核能作為電動車的主要用電來源。因此就火力發電為例,市場若對於電動車的需求強勁,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煤炭、天然氣上的增加,根據台電提供的火力發電結構來看,天然氣佔52.8%、煤炭佔44.6%,而重油和輕油分別僅2.4%和0.2%,而這等同加深了對於海外發電資源的依賴,在這缺電在全球已成普遍現象的時代下無疑是雪上加霜,何況發展仍處於核分裂的核能發電又有著另一層隱憂,而日本福島便是近年最為慘痛的教訓,因此就此環節上若大幅將車輛供需推向電動車,勢必造成電力供應上的不平衡,連帶火力造成的空汙問題也僅僅只是平均排放和集中排放的差異。
那麼若是發展氫燃料電池車是否就能避免這般現象呢?先不論這類車款其昂貴、尚未平價化的造車成本,現行仍有95%的氫氣製造的方式仍採用必須動用天然氣的水蒸氣重組法,也就是俗稱的灰氫(Grey Hydrogen),即便最低成本可落在1kg僅0.9美元,但基於天然氣採購和碳稅等環節其實無法如此低廉,因此還是得仰賴日後諸如藉由化石燃料造氫並搭配收集二氧化碳再利用機制(CCSU)的低碳氫氣,也就是俗稱的藍氫(Blue Hydrogen),又或者透過熱裂解技術將天然氣中的氫氣分離並固化二氧化碳的藍綠氫(Turquoise Hydrogen),以及最具前瞻性、將太陽能或風力發電過剩電能於電解槽中電解水資源以獲得氫氣的綠氫(Green Hydrogen),才有可能真正讓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無後顧之憂,甚至還可能帶動直接燃燒氫氣的動力單元,那麼或許在和合成燃料相輔相成之下,也會令內燃機不至於在車用市場中急速退卻。
以上是本次稍稍彙整,於未來將可能因電動車發展而發生的車壇現象並進而引發的問題,儘管不可否認純電座駕之所以加速發展與法規和各國政府的觀點和態度有關。而這即將面對的骨牌效應,各大單位難道又準備好了嗎?
更多詳細資訊
👉 最新上架汽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cars
👉 最新上架機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bikes
👉 更多汽車試駕:https://autos.yahoo.com.tw/car-topics/testdrive
👉 熱門中古車排行(預算20-40萬):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used-cars?price_range=20-40
👉 搜尋更多新車規格:https://autos.yahoo.com.tw/new-cars/
👉 更多熱門新車排行: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cars/
👉 更多電動車與油電車:https://autos.yahoo.com.tw/car-topics/EV-and-Hybrid
19
14
20
18
15
20
20
20
19
21
20
19
20
19
20
20
20
20
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