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rari 12Cilindri與12Cilindri Spider:1950/1960年代12缸永恆情懷新詮釋(深度介紹)

CarStuff 人車事 2024-05-06 07:33:38

ferrari-12cilindri-1950-1960-12

Written by: Bear

為慶祝Ferrari進入美國市場70週年的重要里程碑,躍馬品牌今日在風景如畫的邁阿密海灘隆重揭幕了全新Ferrari 12Cilindri,為公眾和媒體朋友們獻上一場令人難忘的感官盛宴。作為躍馬品牌匠心打造的首款引擎,前中置自然進氣V12引擎自1947年誕生以來,便始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躍馬車迷。如今,全新Ferrari 12Cilindri的問世,無疑再次印證了Ferrari在動力系統研發領域的不懈追求。數十年來,Ferrari不斷改良與升級其動力系統研發理念,並始終堅守躍馬基因與品牌核心價值觀。

5.jpg

3.jpg

New_Ferrari_V12_ext_07_Design_white_media.jpg

Ferrari 12Cilindri從1950年代與1960年代富有傳奇色彩的躍馬GT車型中汲取靈感,將優雅風範、多功能性及卓越性能融為一體,展現了前置V12引擎躍馬雙座跑車的超凡魅力。這款全新力作不僅沿襲了Ferrari V12雙座跑車獨有的經典元素,更在性能、舒適性和設計方面樹立了全新標準。新車採用動感優雅的輪廓造型,線條簡約而諧美。此外,Ferrari 12Cilindri融合了集成式主動空氣動力學裝置,將性能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車採用的前鉸鏈式引擎蓋設計,使引擎室內的精密結構一覽無遺;而雙邊四出排氣管已成為Ferrari12缸引擎跑車的標誌性特徵。

Ferrari 12Cilindri搭載了最新版躍馬標誌性V12引擎,這款引擎以強大性能奠定了Ferrari的傳奇地位。該引擎的最大輸出馬力高達830 cv,最高轉速可達9,500 rpm。其馬力曲線同樣令人矚目,在轉速達2,500 rpm時便可釋放80%的扭力,使其實現瞬間的油門反應,帶來迅敏的加速體驗。在轉速達到峰值前,引擎將持續不斷地提供強勁的動力輸出。

New_Ferrari_V12_ext_09_spider_media.jpg

Ferrari 12Cilindri的座艙經過精心設計,能為駕乘者帶來舒適的駕乘體驗,即使在長途旅行時。另外,還採用了玻璃車頂,內裝甄選頂級材料,營造出明亮、尊貴的座艙環境。而中央顯示螢幕、駕駛者顯示螢幕,以及乘客側顯示螢幕的巧妙配置,更是將駕乘體驗提升至全新高度。

Ferrari 12Cilindri為滿足每一位駕駛愛好者的熱切需求,無論是對Ferrari V12引擎懷有深厚情感的忠實車迷,還是渴望領略優雅義式設計、出色舒適性與非凡駕駛樂趣的新客戶而言,Ferrari 12Cilindri都將迎合其對性能、駕乘體驗與設計的無限憧憬。無庸置疑,Ferrari 12Cilindri是專為少數獨具慧眼且深諳Ferrari品牌魅力的鑒賞家而打造的卓越之作。

Ferrari 12Cilindri所搭載的F140HD引擎,作為Ferrari經典自然進氣V12引擎的升級之作,淋漓詮釋了Ferrari的品牌精髓。超凡卓越的性能表現、震撼人心的引擎聲浪以及獨一無二的特質,不僅繼承了躍馬傳奇Berlinetta跑車的榮耀傳統,更為Ferrari的輝煌歷史譜寫了又一璀璨篇章。F140HD引擎運用了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創新技術解決方案,可釋放出高達830 cv的強勁動力,並將最高轉速提升至9,500 rpm。

這款引擎採用了一系列經過改良升級的部件和軟體系統,其中部分先進技術也應用於Ferrari 812 Competizione特別版車型中,為同級距引擎樹立了性能標竿。為了讓V12引擎達到更高的轉速,躍馬工程師們在引擎部件減重和降低慣性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們獨具匠心地採用了鈦合金連桿,相較於傳統的鋼製連桿,這種輕量材料不僅保持了相同的機械阻力,還成功地將轉動慣量降低了40%。此外,這款引擎的活塞由一種特殊的鋁合金材料製成,相較於以往的活塞更輕。同時,曲軸則經重新平衡調校,重量降低了3%,為引擎的整體減重做出了進一步的貢獻。

6.jpg

這款專為V12引擎研發的氣門機構,帶有指型隨動滾輪,靈感來源於Ferrari無可比擬的F1賽車設計經驗。其設計旨在減輕重量,同時有效利用高性能氣門的更多剖面。表面採用DLC類鑽碳塗層的鋼制指型隨動滾輪,以液壓推桿為軸,巧妙地將凸輪的動作精準傳遞至氣門。DLC類鑽碳塗層的應用有效降低了主要部件的摩擦力,從而顯著提升了引擎的機械效率。改良調整的核心可在於提高引擎在多種駕駛情境下的扭力輸出,因此這款引擎具備無可比擬的平順即時的反應能力。同時,在接近轉速紅線前,引擎均可持續釋放出源源不絕的動力。

新款引擎的歧管與排氣管佈局經過精心設計,顯得尤為緊湊。透過縮短進氣道長度以及優化凸輪輪廓設計,引擎能夠在高轉速下釋放出強勁的動力。同時,可變幾何進氣道系統的引入,改善了引擎在整個轉速範圍內的扭力曲線。該系統能夠不斷調節進氣道長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汽缸內的動態進氣量。此外,Ferrari還首次為自然進氣引擎開發了創新的軟體策略,該策略能夠根據駕駛者所選的不同檔位自動調整最大扭力輸出。隨著傳動比逐步攀升,駕駛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平穩而漸進的加速變化,而這種順暢的提速過程亦完美體現了Ferrari 12Cilindri非凡的駕控樂趣。

4.jpg

Ferrari V12引擎以其持續的加速性能及源源不斷的動力輸出而獨樹一幟。馬拉內羅的工程師們借助創新的進氣扭力調節(Aspirated Torque Shaping)技術,運用先進的電子控制對引擎在第三和第四檔位的扭力曲線進行了精準調整。該技術在不影響加速表現的情況下,強化了駕駛者對扭力的直觀感受,進而大幅提升了駕駛樂趣。此外,新齒輪比的引入不僅確保了穩定而出色的加速表現,同時也為工程師們提供了契機,使他們能夠重塑自然進氣引擎的扭力曲線形態。

改善引擎的機械效率與潤滑油迴路效率,無疑是實現卓越性能與降低油耗的關鍵所在。可變排量機油泵經過精心調校,確保機油在引擎內部順暢迴圈,並且能夠與油底殼中的蒸氣實現共同回收。而由引擎電子控制單元閉環管理的電磁閥,能夠根據引擎的即時轉速和壓力控制機油泵的排量,僅提供維持引擎正常運轉所需的油量,進而達到顯著的節油效果。此外,油箱與機油泵液壓迴路採用了全新設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損耗,同時改善了在各種工作條件下的功能性。

New_Ferrari_V12_ext_02_spider_media.jpg

汽油缸內直噴系統(噴射壓力高達350 bar)採用雙汽油泵與四條裝備壓力感測器的油軌,這些壓力感測器可將相關資料傳輸至壓力控制系統,而電子噴射器能夠在每個引擎迴圈中控制最多三次噴射。引擎控制單元不僅可以即時監測點火系統,還具備單次與多次點火功能。電子控制單元則可透過控制燃燒室內的燃燒情況,來確保引擎始終以最佳熱力學效率工作。此外,電子控制單元還運用了複雜的策略來識別油箱中汽油的辛烷值,以有效預防爆震現象的發生。

為了滿足歐盟6E、中國6B以及美國BIN50等最新排放標準,Ferrari全新研發了一套排氣系統,結合了陶瓷催化轉化器與微粒過濾器。這代表了目前最先進的減排技術以及經過長時間精確調校的軟體策略。聲浪是塑造Ferrari V12跑車非凡魅力的關鍵因素,進一步呈現出躍馬跑車所獨有的高端、舒適與駕趣激情。為了展現迷人的聲浪,Ferrari改善了進氣與排氣管路的各個細節。等長佈局的排氣道、每汽缸排的六合一歧管以及中央部分的創新設計共同締造了Ferrari V12跑車的經典引擎聲浪,同時實現了更為出色的點火順序。

New_Ferrari_V12_ext_06_Design_white_media.jpg

進氣和排氣系統中的高頻與低頻音經過精準調校與融合,更進一步改善了引擎聲浪。同時,精心設計的管道形狀與匠心打造的消音擋板內部流體力學設計,成功將背壓降至最低,從而提升了動力輸出。此外,排氣系統的幾何形狀與曲線輪廓也經過細緻設計,確保引擎在轉速達到極限值前,能夠持續釋放出Ferrari標誌性的震撼聲浪。為確保座艙內的聲浪達到完美平衡,Ferrari對新車進氣道進行了精心優化:透過調整諧振器的位置成功改變了壓力波的分佈,進而豐富了音域,特別是中頻音的表現。得益於此,在任何駕駛條件下,尤其是在更為動感的駕駛情況下,座艙內都能呈現更加純粹飽滿的聲浪效果。

Ferrari 12Cilindri採用了8速雙離合變速箱,自從在Ferrari SF90 Stradale上首次亮相以來,這款變速箱便憑藉其卓越性能贏得了廣泛讚譽,並陸續應用於躍馬旗下其他車型。較之前的V12跑車,其低檔位齒輪比縮小了5%,傳遞至車輪的扭力則增加了12%,部分也是由於新車配備了21吋輪圈以及更大尺寸的輪胎。這些改良設計不僅提升了新車在加速過程中的縱向性能,更使換檔效率較之前的V12 Berlinetta車型提升了30%。並且,在各個檔位的加速性能均得到了顯著改良,而第八檔位的引入更是提升了高速行駛時的油耗表現。因此,8速雙離合變速箱在所有檔位均能確保更高效、更具駕駛樂趣的換檔體驗。

New_Ferrari_V12_ext_05_Design_red_media.jpg

Ferrari 12Cilindri由Flavio Manzoni領導的Ferrari Styling CentreFerrari設計中心精心設計,顛覆了躍馬前中置V12引擎配置跑車的設計傳統。Ferrari 12Cilindri並未沿用Ferrari 812 Competizione等跑車所遵循的雕塑美學設計語言,而是轉而追求一種更為精妙的設計理念,同時仍堅持嚴謹的造型設計原則,以確保整體風格的和諧統一。

Ferrari 12Cilindri的整體幾何造型由簡潔明快的線條主導,這些線條巧妙地貫穿於車身各個部分,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視覺效果。車身側翼線條流暢,自二面角位置沿著車身一路向後延伸。葉子板既保留了Ferrari標誌性的動感魅力,又展現出極致的幾何精確度:每一道線條皆由多個輪廓形狀交織而成,詮釋了一種更為實用、摒棄懷舊元素的設計風格。肌肉感十足的後葉子板更是格外醒目,其幾何形狀恰到好處,毫不突兀。與此同時,前葉子板上的肌肉張力微微延伸,與車身完美交融,進一步凸顯了Ferrari 12Cilindri的整體美感。

New_Ferrari_V12_ext_02_white_media.jpg

引擎蓋的設計精緻且流暢,與前葉子板融為一體。取消前葉子板上的切割線後,整個型面設計渾然天成,充滿力量感,引擎蓋也由此呈現出純粹的流暢美感,其中兩處為冷卻引擎室而設計的通風口格外引人注目。Ferrari 12Cilindri的設計宗旨之一,是探索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跑車設計語言。為此,新車的車頭造型摒棄了細長的前大燈設計和傳統的格柵形狀等標誌性元素,轉而採用與車身設計完美融合的幾何形狀與交錯線條。頭燈巧妙地整合在環繞式燈帶中,而猶如葉片造型的日行燈嶄露鋒芒,增添一抹犀利風範。

Ferrari 12Cilindri的車尾結構遵循相似的設計理念:整體造型更為凝練,再次體現了Ferrari嚴謹的設計風格。尾燈與頭燈設計相呼應,巧妙地嵌入貫穿凹形尾部的葉片之中,這種設計無疑成為Ferrari 12Cilindri的標誌性特徵。尾燈的設計不僅滿足了技術與功能需求,更將美學理念完美融入其中,展現了Ferrari設計中心設計師們的匠心巧思。

2.jpg

新車摒棄了傳統的後擾流板設計,轉而採用兩片與車輛尾部融為一體的主動式葉片,塑造出別致的三角形外觀。此外,側翼上還特別配置了背面噴漆的聚碳酸酯「側角窗」。創新設計使得整體造型自然流暢、渾然一體,並且營造出強烈的科技感。為了配合這個設計理念,Ferrari 12Cilindri的座艙也採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車身同色的座艙造型與後車窗設計主題相互呼應,並與座艙內部呈現出的視覺效果和諧搭配。

車身尾部則與整車配色保持協調一致,線條同樣簡潔流暢。尾部下半部分採用黑色配色或碳纖維材料,而擴散器龍骨設計尤為醒目獨特,令車身彷彿「懸浮」其上。此外,尾部還配備了感測器和雙邊四出排氣管,其中排氣管由四個元件組成,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造型。金屬外框的設計淡化了尺寸的視覺衝擊,反而展現出格外緊湊美感。

Ferrari 12Cilindri的內裝設計層次分明:第一層聚焦在儀錶盤的上部,流暢地延伸至門板裝飾。第二層集中於中央區域,而第三層則涵蓋腿部空間與座椅。色彩與材質的精心搭配更凸顯出雙座艙的視覺效果,賦予座椅等配置或優雅或動感的外觀設計。Ferrari 12Cilindri不僅承襲了躍馬跑車的標誌性尊崇體驗與卓越性能,更是大量使用含有65%再生聚酯的Alcantara面料等可持續材料,彰顯了品牌對於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New_Ferrari_V12_ext_09_red_media.jpg

內裝風格從躍馬品牌的經典雙座艙架構中汲取靈感,這種座艙佈局近年來在Ferrari Roma、Roma Spider以及Purosangue…等車型上得到了廣泛應用。Ferrari 12Cilindri的座艙設計將駕駛者與乘客空間劃分為近乎對稱的雙座艙設計,帶來令人讚歎的舒適性和極具樂趣的駕乘體驗。儀錶盤採用橫向延伸設計,在上部裝飾分區與下部技術功能元件之間形成分明的界限。上部區域配置了專屬於駕駛者與乘客的兩個獨立儀錶盤,並設有空調出風口。巧妙而雅致的色彩及材料運用,將視線自然引向儀錶盤主體分隔出的兩個空間。這一設計賦予了儀錶盤懸浮的視覺效果,為其增添了輕盈的質感。

中控區域的飾板自儀錶盤幾何造型向外延伸,與儀錶盤近乎無縫銜接。飾板區域採用高對比的材料,打造出頗具雕塑美感的大尺寸開口。扶手位於中控裝飾區,並自然延伸至圓形浮雕區域。而扶手的金屬邊緣對比鮮明,在兩個區域之間形成優雅的過渡。中控區域的側面採用挖空設計,再次營造出懸浮的視覺效果。側面裝飾以頂級材料,並融入Y型金屬元素,內部則搭載了躍馬品牌標誌性的換檔機構。

New_Ferrari_V12_ext_09_white_media.jpg

在打造Ferrari 12Cilindri匠心獨具的內裝設計時,研發團隊將出行品質作為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新車採用了全新大尺寸有色玻璃車頂,顯著提升了座艙的開闊感,進而優化了整體的空間感。這一創新設計確保了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季,座艙內都能實現最佳的熱效率。造型方面,深色玻璃車頂完美融入座艙的上部,賦予新車優雅精緻的外觀,在擋風玻璃與後車窗之間形成流暢的視覺美感。

Ferrari 12Cilindri引入了由三個顯示螢幕構成的全新HMI人機交互介面,將Ferrari V12 Berlinetta車型的駕乘體驗提升至全新高度。10.25吋的中央電容觸控式螢幕位於駕駛者與乘客觸手可及的位置,能夠控制人機交互介面的所有核心功能。此外,15.6吋儀表板可即時呈現駕駛和車輛動態資訊,而8.8吋乘客顯示螢幕則讓乘客彷彿化身領航員,深入感受非凡的駕乘體驗。新車搭載了已應用於多款最新躍馬跑車的電容式方向盤,凹入式按鈕使操控更為簡易流暢,令駕駛者在行駛過程中能夠精確、即時且直觀地啟動所需功能。此外,Ferrari 12Cilindri標配了基於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的移動互聯系統,而駕駛者能夠透過全新的中央顯示螢幕進行便捷操控。同時,中控區域還標配有無線充電墊,為手機充電提供了更為快捷的解決方案。

New_Ferrari_V12_ext_08_white_media.jpg

Ferrari 12Cilindri可選配躍馬品牌與Burmester合作開發的高端音響系統,該系統配備15個揚聲器,總馬力高達1,600瓦,在任何音量與速度下,都能為駕乘者帶來無與倫比的車內聽覺享受。Ring Tweeter環形高音技術的運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聲音失真,確保了高頻音的清晰與悅耳。此外,功能強大的雙線圈超低音揚聲器則保證了聲音的渾厚與飽滿,搭配Ultraflat Headliners超平內車頂設計,為駕乘者營造出360度全方位的聽覺盛宴。

Ferrari 12Cilindri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旨在賦予新車簡約而優雅的外觀,同時確保其無與倫比的性能表現。其尾部設計的兩大標誌性元素是後備箱蓋上的25毫米翼板和主動式空氣動力學裝置。其中,翼板能夠確保氣流再壓縮的效能,有助於在最小化風阻的同時維持出色的空氣動力學效率;而主動式空氣動力學裝置的襟翼則提供了低風阻(LD)模式和高下壓力(HD)模式兩種不同設置,以滿足不同的駕駛需求。

在低風阻模式下,襟翼與車身保持齊平,氣流因此可以順暢地從車身上方流過,完全不受襟翼的影響。這種模式適用於時速不超過60公里或時速高於300公里的情況,因為在這兩種情況下,下壓力對跑車性能的影響相對較小。而當時速處於60-300公里範圍之間,下壓力對於跑車性能表現至關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擾流板的位置會根據跑車的縱向和橫向加速度進行相應的調整。而在高下壓力模式下,Ferrari 12Cilindri能夠產生最大的下壓力,以保證車身的氣動均衡。

New_Ferrari_V12_ext_02_Design_white_media.jpg

New_Ferrari_V12_ext_02_Design_red_media.jpg

車身底部經過巧妙設計,能夠有效管理由中央散熱器排出的氣流,從而盡可能高效地產生垂直負載。車身底部中央開口處的散熱孔,形狀和輪廓別具巧思,最大限度降低了較弱熱氣流所帶來的影響。此外,前輪後方的低壓區也設有兩個散熱孔,它們能夠緩解引擎室內的高壓力,提升散熱器效率,進而降低風阻並增大下壓力。

與Ferrari 812 Competizione一樣,車身底部前側的下壓力來自三對渦流產生器,這些渦流產生器在風洞中經過了細緻的改良。同時,車身底部前側還透過從前分流器輸送低溫的氣流,有效冷卻制動系統。車身底部中央區域的設計旨在精確引導氣流,確保可利用的氣流能夠順暢地流向後擴散器。為此,變速箱通道採用開口更小的設計,以平衡通道內的氣流量。此外,後輪前方的凸起區域不僅為後輪胎提供了有效保護,還能夠巧妙地將氣流引導至車身後部。

車身底部後側設置了一對渦流產生器,用於產生有效的下壓力,並將氣流導向排氣扇。Ferrari致力將賽車的創新技術成果應用於公路跑車,躍馬工程師秉承這個理念,在後導流板外緣附近設置了一個進氣口,為消音器電子元件提供良好的通風條件。

New_Ferrari_V12_ext_05_Design_white_media.jpg

為了滿足引擎及其附件的散熱需求,新車的整個冷卻系統進行了革新。前保險桿上設置了不少於七個開口,以改善車身底部前側的排氣效率。另一個設計的亮點是底盤縱向元件之間的引擎冷卻液散熱器和空調系統迴路冷凝器,這些部件透過中央開口獲得所需的氣流。此外,機油散熱器由前輪前方的兩個單獨部件構成。兩個側進氣口各被精心地分成兩部分:外側進氣口負責冷卻機油散熱器,而內側進氣口則用於冷卻制動系統。

寬大的制動冷卻管道借由兩個開口設計獲得所需氣流,其中一個開口位於散熱器進氣口之間,而另一個開口位於前分流器下部。整個系統與機油散熱器進氣口完美融合,從而改良了前制動進氣口的氣流路徑。側進氣口被一個L型構件環繞,旨在盡量增加進入開口的氣流量,引導氣流沿著車身側翼順暢流動。引擎室內的空氣從引擎蓋上的兩個通風口排出,不僅緩解了引擎室內的高壓力,還提高了冷卻效率。因此,車身底部所需的開口數量減少,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下壓力產生的效率。此外,前輪後方的葉子板也設置了一個通風口,用於排出車輪拱罩內的空氣,制動系統冷卻管道和前擴散器對車身底部造成的高壓力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緩解。

New_Ferrari_V12_ext_03_Design_white_media.jpg

New_Ferrari_V12_ext_03_Design_spider_media.jpg

Ferrari 12Cilindri採用了搭載於前置引擎配置Berlinetta車型的一系列尖端動態控制系統。線控制動系統的引入使得該車型的最新科技得以應用。這些創新電子控制系統包括ABS Evo制動系統以及6向底盤動態感測器。前者首次應用於Ferrari 296 GTB,而後者能夠與Virtual Short Wheelbase虛擬短軸3.0系統和Side Slip Control側滑角控制系統8.0版協同工作,不僅確保了極高的精準度,更有效縮短了制動距離,顯著提升制動穩定性。進氣扭力調節,這個全新的控制邏輯搭配電子技術控制,實現了更為平穩的線性動力輸出,凸顯躍馬車型傳奇的自然進氣V12引擎性能。

作為Ferrari先進控制單元的革新成果,8.0版車輛側滑角控制系統實現了各系統間的聯動交流。它能夠精準計算出每個系統的最佳運行模式,從而最大程度提升新車的整體性能。8.0版車輛側滑角控制系統集成了Ferrari 12Cilindri所搭載的所有控制裝置,並自然地與新型ABS Evo控制器進行協同配合。

New_Ferrari_V12_ext_04_Design_red_media.jpg

經過深度優化,Ferrari獨有的側滑角控制系統8.0版在準確性預估和學習速度上實現了顯著提升,相較於之前的版本提高了10%。同時,該系統還改善了在低抓地力路況下的控制力。在這一識別邏輯的加持下,新車的抓地力預估功能更為強大。EPS CPU提供關鍵資訊,側滑角控制系統8.0版估測側滑角資料,在兩者的協同配合下,Ferrari 12Cilindri即使在轉向時也能準確估算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抓地力水準。因此,不論是極限狀態還是正常駕駛,抓地力都能夠被精確估算,並迅速地將抓地力數據回饋至系統。

此外,Ferrari 12Cilindri還引入了首次在Ferrari 812 Competizione特別版車型上使用的四輪獨立轉向系統。該系統能夠獨立控制每個車輪的運動,改善過彎時的偏航控制能力,並提升快速轉向時的回應速度。後輪轉向系統憑藉其創新的機動特性,對每個執行器位置的控制精度顯著提升,加快了輪軸的反應速度,進而提升了新車在轉彎時的反應能力。Ferrari 12Cilindri擁有近乎理想的重量分配比,前後重量分布為48.4:51.6(Spider為47.8:52.2),進一步保障了其卓越的操控性能。相較於Ferrari 812 Superfast與812 GTS,新車軸距減少了20毫米,進而擁有更加出色的回應能力。

New_Ferrari_V12_ext_02_red_media.jpg

Ferrari 12Cilindri可選配MichelinPilot Sport S5或固特異Eagle F1 Supersport輪胎,兩款輪胎的規格均為前輪275/35ZR21,後輪315/35ZR21。這款全新尺寸專為Ferrari而研發,開發工作透過了實物測試和虛擬測試。其中,虛擬測試是透過模擬器進行的,這種方式有效減少了所需的物理原型數量,進而縮短了開發時間和週期,提高開發效率。

Ferrari 12Cilindri的輪胎性能得到了改良,這是基於最新科技在輪胎配方、胎面理念與胎體特性的創新運用。經過一系列的的測試,Ferrari 12Cilindri的輪胎在機能、乾地抓地力與操控平衡性這些方面均顯著提升,在極限條件和濕滑路面上的表現也更加穩定;車內外的噪音有效降低,新車的駕乘舒適性得以提升。與以往採用前置V12引擎佈局的Ferrari Berlinetta車型相比,Ferrari 12Cilindri的滾動阻力降低了10%。

New_Ferrari_V12_ext_01_white_media.jpg

New_Ferrari_V12_ext_01_Design_spider_media.jpg

Ferrari 12Cilindri採用了全新打造的全鋁底盤,相較於Ferrari 812 Superfast,其軸距縮短了20毫米。避震塔、A柱和C柱等鑄件的幾何造型經過精心設計,以強化底盤的抗扭剛度,並減輕底盤重量。全新底盤上方的座艙上部空間既有出色的NVH性能,又保證了行車的安全性。Ferrari 12Cilindri還採用了簡潔流暢的負載線,在不增加重量的情況下,車身剛度相較現有Ferrari V12跑車有所提升。新車的抗扭剛度較於Ferrari 812 Superfast提升了15%,因而,動態性能更具可預測性,懸掛精度也隨之提高。此外,各類鑄件被廣泛運用,需要組裝的擠壓部件數量大幅減少,裝配過程更加高效。

Ferrari首次在量產車上採用了由100%再生材料製成的再生合金,用以打造變速箱子支架的避震塔。因此,每台Ferrari 12Cilindri的生產過程減少了14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精心研發,Ferrari成功利用化學成分的微妙差異,使再生合金與非再生合金兩者的機動特性表現旗鼓相當。為了驗證這種新型合金的可靠性,工程師還進行了大量測試,全面評估其靜態和動態性能,確保其在疲勞和碰撞測試均有出色表現。

New_Ferrari_V12_ext_01_spider_coupe_media.jpg

類型 65° V12引擎–乾式油底殼

總體排量 6,496 c.c.

缸徑和衝程 94 x 78 mm

最大輸出馬力* 830 cv @9,250 rpm

峰值扭力 678 Nm @7,250 rpm

引擎最高轉速 9,500 rpm

壓縮比 13.5:1

馬力係數 128 cv/l

車身長度 4,733 mm

車身寬度 2,176 mm

車身高度 1,292 mm

軸距 2,700 mm

前輪距 1,686 mm

後輪距 1,645 mm

乾重** 1,560 kg (Spider為1,620 kg)

乾重馬力比 1.88 kg/cv

重量分配 前48.4% - 後51.6% (Spider為47.8:52.2)

油箱容量 92 litres

行李箱容量 270 litres (Spider為200 litres)

前輪 275/35 R21 J10.0

後輪 315/35 R21 J11.5

制動系統

前 398 x 223 x 38 mm

後 360 x 233 x 32 mm

變速箱

8速雙離合變速箱

側滑角控制系統8.0版(SSC):牽引力控制系統(TC)、電子差速器(eDiff)、磁流變避震器(SCM)、虛擬短軸距3.0系統(PCV 3.0)、Ferrari動態強化系統2.0(FDE 2.0)、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Manettino旋鈕所有模式下通用的ABS Evo;6向底盤動態感測器、高性能制動防鎖死系統(ABS/ABD)

最高時速 > 340 km/h

0-100 km/h 2.9 s (Spider為2.95 s)

0-200 km/h < 7.9 s (Spider為8.2 s)

100-0 km/h 31.4 m

200-0 km/h 122.0 m

油耗與二氧化碳排放量***

認證中

*使用98號辛烷汽油、帶5 cv動態衝壓效應

**使用選配的輕量化組件

***WLTC迴圈綜合工況測試結果

 

👉 最新上架汽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cars

👉 最新上架機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bikes

👉 更多熱門新車排行: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cars/

👉 更多電動車與油電車:https://autos.yahoo.com.tw/car-topics/EV-and-Hybrid

4.4升V8渦輪+PHEV,727hp BMW油電M5登場
Jun
26
4.4升V8渦輪+PHEV,727hp BMW油電M5登場
Carture 車勢文化
BMW新世代M5登場前就已知道會搭載與XM相同的4.4升V8渦輪引擎+插電式油電系統,但實際動力規格仍未知,如今隨著M5正式現身,動力有著高達727hp最大馬力,3.5秒的百公里加速時間也無視近2.5噸的車重。BMW近日帶來新世代M5,在此之前已知M5會搭載XM相同的4.4升V8渦輪引擎+插電式油電系統,當時雖...
極速限量 駕馭巔峰全新 BMW M4 CS預售熱潮全面引爆
Jun
19
極速限量 駕馭巔峰全新 BMW M4 CS預售熱潮全面引爆
SiCAR愛車酷
極速限量 駕馭巔峰全新 BMW M4 CS預售熱潮全面引爆
BMW iX M70 新款旗艦純電休旅諜照曝光:馬力衝上 650 匹,續航力也會一併升級
Jun
24
BMW iX M70 新款旗艦純電休旅諜照曝光:馬力衝上 650 匹,續航力也會一併升級
DDCAR電動車
BMW 目前最旗艦的純電休旅車系 iX 據報將於 2025 年推出改款車型,包含車系編成、動力性能、續航力都將和現行車款有所差異,目前最頂規的 iX M60 將被 iX M70 所取代,首批的實車諜照日前也已經曝光。
2024 Ford Mustang第七世代車款189.9萬起正式上市!野馬車系60週年最大獻禮、Dark Horse年度配額10輛同步登場!
Jun
25
2024 Ford Mustang第七世代車款189.9萬起正式上市!野馬車系60週年最大獻禮、Dark Horse年度配額10輛同步登場!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長車頭、短車尾的經典跑車比例,足以在開闊道路上恣意奔放的大排量V8引擎,那些象徵自由的各項元素在汽車工藝上重新詮釋,創造出名為野馬的最佳肌肉車代名詞;打從1964年問世、歷經六個世代發展後,原廠於2022年9月北美車展正式推出全新第七代車款,並且選在今日以EcoBoost Premium、GT Premi...
叫陣Q5與GLC!NISSAN X-TRAIL 休旅車真有越級挑戰實力嗎?
Jun
14
叫陣Q5與GLC!NISSAN X-TRAIL 休旅車真有越級挑戰實力嗎?
Yahoo汽車特別企劃
從NISSAN最新世代X-TRAIL發表以來,不僅於網路上討論聲量立刻飆高,討論熱度也直接反映在銷售熱度上,深究受到肯定的特點,多數圍繞在其勝出同級的質感以外,於安全面、科技面更有同級最優的實力。也因新世代X-TRAIL同級中難出其右的實力,也讓許多網友紛紛詢問,如果越級挑戰進口品牌的豪華...
【鏡試駕】非硬派熱血!HYUNDAI Tucson L N Line
Jun
26
【鏡試駕】非硬派熱血!HYUNDAI Tucson L N Line
鏡車誌
賽道的狂野與日常的平和,在運動化風格車款中交融成詩。競技愛好者的熱血在此得以紓解,而日常駕駛的舒適與便利亦不曾被忽略。每一次出行,都感受到青春的無限激情!!
【新車試駕影片】當傑森·史塔森對上皮爾斯·布洛斯南 Land Rover Range Rover Sport P400 Dynamic SE
Jun
25
【新車試駕影片】當傑森·史塔森對上皮爾斯·布洛斯南 Land Rover Range Rover Sport P400 Dynamic SE
車水馬龍網
位於Land Rover產品線最頂端的Range Rover與Range Rover Sport,他們看似有瑜亮情結,但其實是為了服務不同的客群。Range Rover是極致的奢華,若將SVO所有客製化選配全都選上,車價突破千萬,奢華程度媲美Bentley;Range Rover Sport則是在性能、操控、越野及豪華間取得平衡,或許操控上仍沒...
2027 年問世、比 Q4 e-tron 更入門,Audi 準備打造 Q2 e-tron 純電跨界
Jun
25
2027 年問世、比 Q4 e-tron 更入門,Audi 準備打造 Q2 e-tron 純電跨界
DDCAR電動車
推出 Q4 e-tron 之後,Audi 原廠還規劃了另一款更好入手的 Q2 e-tron,日前海外網站 motor.es 也釋出非官方的設計概念圖,搶先讓外界預覽這款全新的純電跨界車。
《炮彈飛車》中的Lamborghini Countach LP 400 S滿45歲了
Jun
25
《炮彈飛車》中的Lamborghini Countach LP 400 S滿45歲了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Bear毫無疑問,有史以來最熱門、最令車迷著迷的汽車電影之一肯定有《炮彈飛車》(The Cannonball Run)。為慶祝出演這部電影中出演的Lamborghini Countach LP 400 S 誕生45週年,Automobili Lamborghini自1981年6月19日電影上映以來首次將女演員Adrienne Barbeau和Tara Buckman等傑...
第92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落幕  米其林推出71%可持續材料輪胎
Jun
25
第92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落幕 米其林推出71%可持續材料輪胎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Jason Hu第92屆利曼24小時耐力錦標賽剛剛落幕,精彩的比賽和戲劇性的競爭讓懸念留到了最後一圈,多變的天氣極大地影響了比賽發展。在現場32.9萬名觀眾的見證下,米其林為Hypercar組別提供的一系列輪胎不負眾望,助力法拉利車隊斬獲冠軍與季軍兩席、豐田車隊勇奪亞軍,也成就了米...
不儘增進生產力,亦對永續環保提升貢獻!Ferrari e-building新世代數位化工廠落成
Jun
24
不儘增進生產力,亦對永續環保提升貢獻!Ferrari e-building新世代數位化工廠落成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Bear生產內燃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Ferrari首款電動車型的e-building工廠於義大利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的見證下揭幕。Ferrari董事長John Elkann、副董事長Piero Ferrari、執行長Benedetto Vigna和Ferrari員工代表歡迎他的到來。
日本海外首發!Toyota 推台灣 Altis 付費升級 ACC 全速域定速與 LTA
Jun
25
日本海外首發!Toyota 推台灣 Altis 付費升級 ACC 全速域定速與 LTA
自由時報汽車頻道
Toyota Altis 現行款在 2019 年時推出,當時導入 TSS 輔助駕駛技術,然而當時並未 ACC 全速域主動車距定速,直到 22 年式車型才納入標準配備。讓早期車主相當愕惋,Toyota 總代理和泰汽車向日本特別爭取,針對 2019-2021 年式
首款自行受測車款!TNCAP 預告 6/26 公布 Nissan X-trail 撞測成績
Jun
25
首款自行受測車款!TNCAP 預告 6/26 公布 Nissan X-trail 撞測成績
自由時報汽車頻道
臺灣新車安全評等制度(TNCAP)今年已公布 Honda Fit 與 Lexus NX 的受測成績,TNCAP 也已宣布將在明日(6/26)公布第三順位 Nissan X-Trail 受評車型的評等結果,不同於前兩款車,X-Trail 是由 Nissan 裕隆
歌手孟慶而老公Eddie開車超霸氣 兩人竟把休旅車當行動更衣間
Jun
25
歌手孟慶而老公Eddie開車超霸氣 兩人竟把休旅車當行動更衣間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歌手孟慶而(以下簡稱孟孟)有著「孟子第73代孫女」顯赫身世,加上擁有甜美外型與歌聲,出道以來深受粉絲喜愛。最近孟孟與愛情長跑多年的音樂人Eddie(蔡仲軒)結婚,在演藝圈引發不小話題,兩人更經常在共同經營的「慶蔡夫妻」粉專秀恩愛,羨煞不少網友。
街胎上賽道有搞頭?面對永續議題有解?Michelin Pilot Sport 系列輪胎上海激試!
Jun
25
街胎上賽道有搞頭?面對永續議題有解?Michelin Pilot Sport 系列輪胎上海激試!
2GameSome
對於想要在日常生活的駕駛體過程體驗些許激情的車主而言,Michelin 旗下 Pilot Sport 系列肯定不會陌生,這也是目前品牌眾多輪胎系列當中,分支產品線最為豐富的系列之一,但全部類型輪胎都能給予一定程度的運動操駕性能,筆者所購入的 Ford Focus,其原廠配胎便是 Pilot Sport 4,無論是日常...
7/10國內Kia Sportage 30th Anniversary特仕車搶先看
Jun
25
7/10國內Kia Sportage 30th Anniversary特仕車搶先看
Carture 車勢文化
1993年Kia推出第一代Sportage,至今已超過30年推出5代車型,對此Kia於2023年帶來Sportage 30th Anniversary特仕車,而日前台灣森那美起亞也預告將在7/10發表Sportage 30th Anniversary特仕車,至於特仕車有哪些亮點就繼續往下看。Kia於1993年推出Sportage,同時也是Kia第一款車口至海外的車型...
​Gogoro 宣布獲全球潤滑油領導品牌嘉實多 (Castrol) 投資
Jun
25
​Gogoro 宣布獲全球潤滑油領導品牌嘉實多 (Castrol) 投資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Jason Hu全球電池交換生態系技術領導者 Gogoro(那斯達克股票代碼:GGR),今日宣布獲英國石油公司 (bp) 集團旗下子公司、同為全球潤滑油領導品牌嘉實多 (Castrol) 投資,該投資金額可望達 5,000 萬美元!
BMW正式成為第一家獲得Level 2和Level 3組合自動駕駛批准的汽車製造商
Jun
25
BMW正式成為第一家獲得Level 2和Level 3組合自動駕駛批准的汽車製造商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BearBMW是世界上第一家獲得Level 2駕駛輔助系統(BMW Highway Assistant)和 Level 3系統組合批准的汽車品牌,其形式以BMW Personal Pilot L3的功能同時配置在同一輛車上。即新款BWM 7 Series 因此,在自動駕駛領域樹立了里程碑,提供用車者一個獨特的機會來享受這兩個系統同時帶來...
全新大改款第六代Toyota RAV4 即將在今年Q4登場
Jun
25
全新大改款第六代Toyota RAV4 即將在今年Q4登場
SiCAR愛車酷
全新大改款第六代Toyota RAV4 即將在今年Q4登場
闔家歡樂不打折 5+2實用休旅車推薦款
Jun
25
闔家歡樂不打折 5+2實用休旅車推薦款
Yahoo奇摩中古車
一般常見的汽車是兩排座椅4~5人座,一旦超過5人乘車,三排座椅7人座就是不二選擇。進一步分析,所謂七人座還分為正7人座與5+2兩種級距。正七人座是不折不扣的大車,車體動輒5米、軸距長,引擎排氣量、油耗、稅金都頗為可觀,除非空間需求大、養車預算充裕,尺碼小一號的5+2反而更適合多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