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漁村住一晚!大小港邊 熱帶漁林:漁村再生的休閒農遊
大小港邊熱帶漁林改造老宅,保留過去村民來此聚會聊天、凝聚向心力的意義,並用海鮮晚宴作為承先啟後的重要活動。(圖片來源/豐年社提供,下同)
「我並不是放下一切回到這裡,而是帶著我習得的所有,回到故里。」大小港邊熱帶漁林(以下簡稱大小港邊)的創辦人鄭佑軒笑道,他顛覆一般對於返鄉青年「捨棄」便利的繁華城市後回到人口老化偏鄉「重新開始」的印象,因為對鄭佑軒而言,返鄉從來就不是一對一的抉擇,而是一加一的效果。
經驗傳承的漁水文旅
鄭佑軒在旅遊業歷練多年,2018年在老家屏東縣林邊鄉崎峰村啟動大小港邊,將過去的經驗與蓄積多時的想法,在這塊夢想基地上實踐。
但起初也遭遇到瓶頸,團隊對於村落的地域特色與人文風情所知不深,行銷企畫呂佩芸回憶,「起初大家滿腔熱血,後來才發現自己沒有那麼了解這裡。」便遂先與在地的觀光工廠合作,結合當地美食做駐點行銷,慢慢整合資源。
要繼續深根,深入了解當地資源的田野調查仍不可少。2019年,團隊進行林邊鄉周遭景點的勘察,並分析了其他類似團隊的遊程,例如:臺南的「股份魚鄉」、花蓮的「洄遊吧」等,從中學習、借鏡經驗,也從中找到關鍵。
「不是每個團隊的模板都能直接套用,因為每個地區的屬性不一樣。唯有深入挖掘,找出地方的專屬特色,才能從源頭帶動生機。」呂佩芸說明,大小港邊、股份魚鄉與洄游吧雖然皆從事漁村文化旅遊,也致力推廣食魚教育,但三者的內容可是大不相同。
以「股份魚鄉」來說,其所在地多養殖虱目魚和文蛤,在活動中會加入漁池體驗。「崎峰村也以養殖漁業為主產業,石斑魚、午仔魚和白蝦為大宗。可是午仔魚超容易因受驚嚇而死,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讓牠們暴斃。所以安排活動時,我們就會避免讓遊客下魚塭抓魚。」
即使產業相同,尚須將當地產業納入思考,再設計出好的遊程。大小港邊藉由觀摩其他團隊做法、洞察周邊觀光景點和持續和村民對談,逐漸摸索出一套屬於當地的專屬遊程:借助村中耆老的職人技藝和漁村生活記憶,打造經驗傳承的人文之旅。
延續前輩的生活點滴 注入年輕新活水
大小港邊以漁村文化體驗為主軸,加入自然生態教育和創意海鮮料理,每一項體驗皆來自於上一輩的生活回憶,以及當地村民的日常情景。
旗魚丸DIY和午仔魚一夜干製作,便是體驗漁村文化的一大亮點。先用杵臼搗魚漿,再用手掌虎口擠出一顆顆旗魚丸泡水冰鎮,待晚餐時刻便能品嘗親手捏製旗魚丸的鮮味;接著是進階到抓握整條魚體的午仔魚一夜干體驗,從三清、醃漬到風乾,流程一條龍,讓遊客製作自己的午仔魚一夜干。
在露天頂樓與夕陽下享用創意海鮮料理的「夕陽海鮮晚宴」更是漁村體驗的另一重頭戲。團隊改造鄭佑軒祖父閒置的雜貨店,保留過去村民來此聚會聊天、凝聚向心力的意義,以海鮮晚宴作為承先啟後的重要活動。
晚宴將DIY的旗魚丸入菜,再加上村民「熱心加菜」的油魚子,「我們強調『一切取自當地原有的』,不只是讓遊客直接吃到、玩到、見到原汁原味的漁村生活,也間接鼓勵長輩從分享料理或技藝的過程中,重拾自信,達到在地與外界共好的互動關係。」呂佩芸說。
大小港邊的遊程內容繼往開來,參與其中的團員和村民也互相交流,共創比農遊更深層的意義。擔任崎峰溼地解說員、嚮導遊客在月牙灣挖沙洞釣沙蟹的「上一輩」-鄭佑軒父親就說:「在外人眼中,崎峰村不是顯眼的角色。漁獲量沒有東港來得大,溼地也比大鵬灣小很多,但對在地人來說,這裡是我們的家,有著獨特的寶藏。」
而年輕一輩的夥伴也從中得到不少體悟。剖魚俐落的一夜干解說員張哲維常常被誤以為本業是魚販,但他說,「其實我家種蓮霧啦!當初回來,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有所回饋。能多盡一分心力,就是我留下來的動力。」
而負責講解不同魚種、示範調理步驟的洪雨也說,「從認識旗魚種類、打魚漿到拿穩刀子剖魚、挖清內臟,都是來這邊才學會的。」「這是一段很難得的體驗。關於漁村,不再是寫在書上的知識,而是自己正參與其中。」
我們想做的不只是旅遊:從漁村農遊到人文深耕
呂佩芸認為,大小港邊能夠持續經營的關鍵,仰賴於在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她笑說,「一開始我們以旅遊行大小港邊熱帶漁林行銷企畫呂佩芸。銷公司的形象登場,發現做不太起來,因為村民對我們是有距離感的。之後團隊住下來,每天跟村民一起生活,大家慢慢了解我們是怎樣的人、想做怎樣的事。
有一次辦活動遇到困難,里長還跳出來幫我們說話。」更曾有阿姨想幫忙作媒牽線,希望讓自己的兒子認識團隊裡的夥伴。大小港邊因經常租借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活動,村民能從旁觀看或直接參與,進而產生認同感,慢慢累積與村民之間的信任。
談及大小港邊的發展策略,呂佩芸說明,「2018年剛起步,我們選擇自己擅長的『旅遊』作為切入主軸,定位為『旅遊經紀人』。2019年則是著重於知識傳承和人才培育的『人才推動器』。」大小港邊與國小合力推行食魚教育,運用桌遊與繪本等生動教材,讓小朋友了解家鄉的產業概況與自然生態,也增加了孩子與祖父母交流的話題。此外,大小港邊亦籌辦大學生實習等青年培訓計畫,鼓勵學子回流故鄉服務。
2020年大小港邊計畫持續結合地區文化及知識,綜合校園課程、廚藝教室,朝向「物產知識家」邁進。「我們期待,於整合在地居民、團隊、青年人才招募與訓練的過程中,建構出多樣化商品,帶著地方知識走出屏東。」在營運行銷方面,除了基本的官方網站之外,也積極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並結合電子商務、媒體採訪和部落客遊記等眾多社群媒體的轉介,或是配合政府的旅遊政策、產學實習方案,提高網路觸及率,增進品牌曝光。
與社區共榮共好 發展能永續經營的休閒農遊
然而,該如何推行地區休閒農旅?呂佩芸建議:「一定要清楚了解返鄉目標是什麼,並確保資金管道暢通。不要急著創業,可以先加入其他團隊學習,充實自己的能力並拓展視野。最重要的是,要依當地特色來發展。」
至於如何找出當地特色,呂佩芸認為可以從產業特性及鄉里故事出發,搭配在地村民的實際分享進一步剖析,更重要的是,要與當地居民「搏感情」。一是傾聽在地需求,以找到真正共好的途徑;二是提供村民認識團隊的管道,讓村民了解「我們不只是一間旅遊行銷公司」,而是一齊蛻變的夥伴。
呂佩芸更進一步分享與耆老共榮共好的經歷。起初未料到魚線椅DIY廣受好評的阿伯,在學員相繼搶著請阿伯簽名之後,從起初穿夾腳拖鞋來講課,到如今以西裝慎重現身,更積極詢問下一次的開課時間。「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協助長輩重新找到生活的熱情,就是漁村再生的意義。」呂佩芸說。
當青年迴游故鄉注入新活力,透過休閒農旅帶動地方再生之際,也著眼於強化世代間的情感連結。大小港邊在傳承家鄉記憶與漁村文化的基礎上,整併觀光產業與知識教育,將點點滴滴的反饋匯聚成奔湧的生機,為地方永續發展翻開了嶄新的扉頁。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全文連結<點此>。
更多信傳媒報導
百歲人瑞超過8萬人》誰說年紀大就退流行 日本長輩也可以很時尚
如何透過飲食預防失智?研究:這「2種飲食」讓大腦年齡年輕7.5歲
成語動物學》狗改不了吃屎 毛孩子吃便便 牠們可能生病了...
1
24
1
1
1
1
31
1
31
31
1
31
31
31
1
28
31
30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