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鹽下的生活叛逆!共享新載具Gogoro VIVA都會試駕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2019-10-30 11:49:54

作者:SanjiNoir 黑侍樂讀

雖然說「美感」受制個人主觀而異,但不得不說由Gogoro以3C產品視角所切入的各款交通載具,自1-Series到3-Series等,確實為穿梭在街道巷弄間添加了不一樣的吸睛風味。而在以性能為剖面所見到的,即便是創世之作1-Series,基本上皆屬於125 cc等級範疇。因此當咱們見到眼前這輛VIVA的橫空出世時,除了可謂是以源自義式「Life」手法所打造的入門級車款,更將會深入往返菜市場和各級學校間,成為在計較柴米油鹽之間,以及現正流行的共享經濟中最獨特的移動風景。

然而Gogoro的本意並非僅將VIVA主推給年長族群,以咱們本次在撰寫這篇前實際往展間走過一遭進行探訪,並不乏叔叔阿姨和店員間的攀談指教,甚至更有現任車主的新購洽詢,而截至當下端視車色最長也不過兩個禮拜的候車期,以及在各級縣市政府對電動車的補助將行終焉或變動的環境下,確實有助銷售買氣的持續增溫,且族群絕不僅限於菜籃族。

此外,在GoShare共享車進軍台北之際,這款自家初段之作的Gogoro VIVA當然也毫不意外地加入陣營之中,畢竟就台北的交通環境來看,高密集換電站的建置讓僅一顆電池的Gogoro VIVA無疑更不須擔心里程焦慮,其次則是整體輕量化的構造更讓穿梭於大街小巷更加得心應手。也因此,本次試駕不知是否屬乎幸運,試駕的Gogoro VIVA還這麼剛好是GoShare配色,基本上差別在於車身彩貼、部分PP聚丙烯塑料件配色不同,以及基於試駕車的緣故還加裝了原廠踏板的配件。

所以回到眼前這架身披「薄荷藍」的VIVA,咱們依舊無法將視線自它的車頭造型移開,要知道Gogoro在外型上最具含金量的,當屬每一款車都具備其獨有的前臉視覺,以VIVA來說,這極簡到成柱體狀的造型,無法用斜板式或可動式去定義,側邊整合龍頭鎖定等機構的黑色柱狀突起,不對稱的設計不管從哪個角度鑑賞都十分罕見,而與方向舵角連動的膠囊型頭燈,也簡化至單一LED近光全時點燈,搭配兩側LED方向燈組,頗有向古早時三陽達可達或本田小狼致敬的意味,至於柱狀車頭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外,所缺乏的掛鉤和背架等實用配備,還只能透過加裝配件給補回來了。

以駕駛第一人稱向外輻射,VIVA的操作介面真的非常簡單,其主因一個來自頭燈已為近光全時點亮,把手右側空空如也,不過這樣也好,就讓右手專心握在電門上,左側則有Boost模式/車廂開關、方向燈及喇叭按鈕,但唯一要說的是對Gogoro既有車主而言,VIVA不具備過彎感應方向燈,需要自行手動關閉,但若是由傳統油車過渡而來的操作邏輯則無需太過擔心。直立式的儀表,各項資訊一應俱全,里程和續航力等顯示切換鍵也設在螢幕右側,但若交車時店員不仔細介紹,相信很容易會被忽略。

然在長1,680 mm、寬630 mm、高1,050 mm不含後視鏡的體態下,向下延伸、與腳踏連成一氣的圓弧造型是大家討論的焦點所在,似交通錐、喇叭、吸盤、海馬甚至長頸鹿等等,逗趣也隨個人解釋,但站在實用面上,因車頭上半部已過度簡化,下半部更需要能有效阻絕雨水、泥沙噴濺在駕乘者身上,之所以可見到在大面積塑料包覆在前輪,並且透過車架向前進行環形延伸,使車頭強度得以增加。此外在搭配前土除後,Gogoro也為VIVA採用10吋輪圈、前後碟煞和SBS連動煞車的配置,一方面為了增加穿梭時的操控性,二來也減少簧下重量與滾動阻力,從小處爭取更多的續航里程。

不過基於車頭造型設計,騎乘者從目前來看還是要盡量避免裙裝就是。

沿著車身曲線、打開作為速可達車種令人頗為重視的車容積後可以發現,雖然如今Gogoro VIVA採單電池設計,但平心而論並未因此騰出更廣闊的容積表現。但其具備21.6L的水準仍維持在單頂3/4安全帽可完整收納,裡頭要再塞個小包包或是零星物件都還在容納範圍內;此外電池右側還具備疑似手機收納槽的配置,預留的GoCharger Mobile空間相信日後可在回廠進行加裝。

然而,在焦點拉遠、通盤檢視Gogoro VIVA時,咱們也終於看到Gogoro開始探討如何精進乘坐幾何,首先在車體的架構上。除了前述提到的10吋胎圈配置,前90/90-10、後100/90-10的尺寸搭上較短的懸吊行程,結構設計上也為傳統的潛望鏡式前叉和雙槍式後避震,以上種種換得VIVA僅僅740 mm的座高,搭配長680mm、寬370mm的座墊,雖然配高等訴求無疑是一般汽油速可達莫約100c.c.以下之流,但座椅呈現卻仍維持大尺碼來呈現。只是即便窄版的車身加上斜切角度更大的座椅泡棉,對一名160cm的女性騎士來說雖然可以看到鞋子稍微有些厚度,但基本上雙腳平貼在地倒還屬輕而易舉。

踏板長度尚合水準,在長300mm、寬280mm,並且座墊至前方龍頭空間莫約250mm的配置下,橫放個登機箱自然不是難事,但立放就稍稍有些困難度。不過既然都已成開放式空間,某些物件往前伸展也無不可,但依照安全騎乘標準來看咱們當然不建議踏板上放置那麼多綁手綁腳的玩意,因此一如既往,這僅供示意參考。

往後方的車體結構探去,則是和1-Series等各車款相仿的蛋形車身,不過在迎向單電池系統和以輕巧為主要賣點的VIVA上,則是較兄長們都稍微尖了一點,車尾也保留和3-Series相似的設計。只是而後座雖然抓握扶手的長度設計有限,至少還有自1-Series復刻的皮帶可供使用,腳踏板採用非主流的固定形式,但稍向前傾的設計有點違反人體工學,寬度也確實不利於支撐,即便有做防滑效果,長途的痠痛看來還是無可避免,唯一的好處就是可避免脛骨撞傷。

另外,做為啟動關鍵的NFC感應區域,在VIVA上也移到車身後半部,手持卡片或改用伸縮卡套、證件套進行解鎖都行,可別像咱們勒著脖子彎下腰來感應,這場面就有引發第4期尷尬癌的風險!

至於動力方面,告別G1、G2電動馬達與鍊條、皮帶的傳輸架構,GH1整合式輪轂電動馬達成了VIVA的動力來源,且還內藏控制器和溫控模組,與後搖臂連在一起的大面積散熱鰭片非常醒目,雖然看起來不甚美觀,不過少掉傳輸機構後,好處是無須再擔心清潔和水冷液的問題,對尚未建立定期保養觀念的家中長輩有著些許助益。性能面來看,VIVA具備3kW(4.02 ps)/500rpm最大馬力與9.79kgm/200rpm,最大續航在定速30 km/h底下則有85 km的表現,足敷都會區內的採購及接送等行程。另外要提及的一點是,以往看到輪轂馬達配置的電動機車,後輪煞車大都為鼓煞配置,但Gogoro VIVA在這點用料上依舊維持前後碟煞的當家風範,並且雙避震配置等訴求只能說看似入門卻也一點也不入門,尤其在實際騎乘的這一刻,那扭力綻放的快感瞬間迎風而來。

就動力輸出的表現來看,VIVA本就是以短程移動為主要目的,因此無法與其他白牌車款放在同一標準進行比較,但咱們認為以普通輕型電動車的水準來看,VIVA早已是「Over Engineered」。怎麼說呢?或許是電動馬達的輸出特性使然,即便Gogoro為它設計了起步穩定控制,電門轉起來依舊線性、提速也快,並且至時速約50 km/h後便無法再進行加速,而若需要超車,Boost模式啟動後可提供30秒短暫加速至約莫65km/h,當然扣掉體重因素也落在63km/h上下,算符合絕大多數的使用區段,但如果是體格輕量化顯著的騎士,倒是有機會突破70km/h大關。

只是偏短的避震行程加上10吋胎的使用,轉向十分敏銳,但也較難吸收路面衝擊,除非雙載,不然面對台灣特有的破碎路面,舒適度可說有待加強。但必須要提及的一點是,Gogoro VIVA在過彎之際左右側的平衡落差並不會太大,這一截和同級車比起來確實頗為顯著,一方面可謂是拜後軸雙避震之賜,其次無非就是重心配置得當,這也讓整體的穩定度有所提升,唯車頭的輕減程度使之有著較明顯的漂浮感,但依照正常騎乘力道來看卻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所以Gogoro初試啼聲所打造的綠牌電動機車是否具備市場潛質呢?咱們也必須承認這答案是肯定的,而這並非僅僅是由於特立獨行的外觀,又或是價格所致,更進一步地來看則是這款車確實解決了某些市場需求,甚至從共享車的角度視之,這無疑是目前最適合GoShare使用的雙輪座駕。另外稍微私心一點,如果這輛車採土黃配色,頭燈從單顆換成有點微垂風格的雙燈,就直接搖身一變成為迪士尼動畫《瓦力 WALL-E》的專屬主角特仕車了唷!

2019年Gogoro VIVA基本規格如下:

動力形式:鋁合金整合式輪轂馬達

最大馬力:3 kW(4.02 ps)/ 500 rpm

最大扭力:9.8 kgm / 200 rpm

變速箱:單速變速系統

前輪懸吊:潛望鏡式前叉

後輪懸吊:雙槍式後避震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

煞車形式:前後碟煞

車身座位:2人座

乘坐諸元:踏板長度300mm、踏板寬度280mm,坐墊長度680mm、坐墊前端至斜板距離250mm

更多詳細資訊

👉詳細規格:https://pse.is/ME4VD

👉一次看盡最新上架汽車: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cars

👉一次看盡最新上架機車: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bikes

新世代美規福斯Tiguan正式推出 大改款之後少了第三排座椅
Nov
21
新世代美規福斯Tiguan正式推出 大改款之後少了第三排座椅
CarFun玩車誌
Volkswagen福斯汽車推出了全新一代的美規Tiguan,而其實歐規Tiguan早在2023年就已經推出第三代車型,北美市場的Tiguan則是選擇現在發表,其實雖說在北美叫做Tiguan,但這輛車就是大家熟知的Tayron,用以取代Tiguan Allspace的空缺,不過有趣的是這次的美規Tiguan僅提供雙排座車型選擇,並沒有...
2024 Kia EV Day海外首站在台灣!純電陣容一次展開,量產與概念完整揭露!
Nov
14
2024 Kia EV Day海外首站在台灣!純電陣容一次展開,量產與概念完整揭露!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延續前些日子由EV6 Inspiring Edition的揭幕,為今日所舉辦、首度移師海外的Kia EV Day做足暖身,韓國品牌也終於依約帶來旗下最為完整、也是當下最新的純電車款陣容,舉凡係以中小型、中型為主導車格的EV3、EV5休旅車款,同時兼具跨界樣貌的轎跑概念車EV4,與進軍物流和商旅市場的PV5概念車款...
改用2.0T售價依舊昂貴!Mercedes-AMG GT43 Coupe報價仍超過10萬美元
Nov
19
改用2.0T售價依舊昂貴!Mercedes-AMG GT43 Coupe報價仍超過10萬美元
SiCAR愛車酷
改用2.0T售價依舊昂貴!Mercedes-AMG GT43 Coupe報價仍超過10萬美元
現代Ioniq 9七人純電休旅亮相 電池超大、加速超猛
Nov
21
現代Ioniq 9七人純電休旅亮相 電池超大、加速超猛
CarFun玩車誌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韓國Hyundai現代汽車推出了備受期待的Ioniq 9,這款三排電動休旅以其前衛的設計、強大的性能和創新的科技配置,成為該品牌在純電領域的又一力作,作為Ioniq家族的新成員,Ioniq 9不僅是現代在電動車領域的集大成車輛,更將重新定義三排SUV的豪華標準。...
試駕/Macan 4 Electric墾丁試駕,387匹馬力更順暢均衡?
Nov
21
試駕/Macan 4 Electric墾丁試駕,387匹馬力更順暢均衡?
地球黃金線
今年4月,我們才剛在法國尼斯的蔚藍海岸試駕Macan Turbo Electric,當時,Porsche Taiwan透露Macan Electric很快就會來到台灣市場。在10月份的墾丁,我們見到了台灣規格的Macan Electric。而且,還是當時在尼斯未能試駕到的Macan 4 Electric。
真正為長途用車所打造!Luxgen n⁷ LR長程版5人亮點版試駕體驗
Nov
15
真正為長途用車所打造!Luxgen n⁷ LR長程版5人亮點版試駕體驗
SiCAR愛車酷
真正為長途用車所打造!Luxgen n⁷ LR長程版5人亮點版試駕體驗
BMW首批Neue Klasse預生產測試車下線
Nov
21
BMW首批Neue Klasse預生產測試車下線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BearBMW集團匈牙利德布勒森(Debrecen)工廠切入第一檔起步!所有測試車輛的產量正在增加,並且Neue Klasse的第一款近乎接近量產的純電動X預生產車型 ,現在都離開了生產線。這標誌著為2025年底開始正式量產的最後準備階段。
更長續航與科技感升級的電動豪華休旅 Genesis Electrified GV70亮相
Nov
21
更長續航與科技感升級的電動豪華休旅 Genesis Electrified GV70亮相
Carture 車勢文化
Genesis在2024年洛杉磯車展推出了全新Electrified GV70,這款車在設計、科技和性能方面都進行了升級,目標是進一步鞏固其在豪華電動SUV中的地位,Electrified GV70最大的亮點之一是將電池容量從上一代的77.4 kWh提升至84 kWh,這意味著其續航能力將超越上一代的380公里,雖然具體數據尚未公佈...
Lotus宣佈放棄純電計畫 調整戰略轉向「超級混動」技術
Nov
21
Lotus宣佈放棄純電計畫 調整戰略轉向「超級混動」技術
Carture 車勢文化
Lotus最近宣布放棄全面轉向純電動車的計劃,轉而專注於開發結合燃油引擎與電池技術的「超級混動」車型。這意味著原本在2018年Vision80計劃中規劃的「全電動化」將被更靈活的策略取代,根據Lotus執行長馮擎峰在接受訪問時的表態,公司認為傳統燃油車仍然擁有長生命週期,尤其是在豪華車市場,...
充電功率上看 500kW,特斯拉升級版 V4 超充即將在美推出,台灣的 V4 超充也在建置中?
Nov
19
充電功率上看 500kW,特斯拉升級版 V4 超充即將在美推出,台灣的 V4 超充也在建置中?
DDCAR電動車
特斯拉自 2023 年起開始導入 V4 超充,線纜更長 (3 公尺左右)、更方便其他品牌電動動使用,然而最高充電功率和 V3 超充相比並沒有特別優勢。但特斯拉日前預告要率先在美國推出升級版的 V4 超充,最高充電功率可進一步提高到 500 kW。
2025 J.D. Power電動車中古行情獎由Dodge Charger Daytona獲得
Nov
20
2025 J.D. Power電動車中古行情獎由Dodge Charger Daytona獲得
Carture 車勢文化
J.D. Power近日公布最新中古行情獎,Honda與Lexus依舊佔據第一位置,而電動車方面則是由Dodge Charger Daytona獲得最佳表現。J.D. Power近日公布最新中古行情獎,Honda、Toyota與Lexus仍在各級距車型獲得多項獎項,其中電動車方面則是由Dodge Charger Daytona獲得。現階段電動車中古行情不會...
MG進軍中型皮卡市場 目標對手瞄準福特Ranger
Nov
20
MG進軍中型皮卡市場 目標對手瞄準福特Ranger
CarFun玩車誌
MG汽車正積極擴展其產品線,準備推出一款全新中型皮卡,直接挑戰市場上的代表車型,Ford福特Ranger和Toyota Hilux,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規劃,是因為MG想要在2030年前,成為澳洲前三大暢銷汽車品牌,藉由母公司上汽集團的專業技術,MG的這款即將問世的Pickup皮卡將成為其在競爭激烈的澳洲市場中...
小小尾翼找土屋圭市一起開發?這款Honda Civic原廠套件含金量也太高
Nov
18
小小尾翼找土屋圭市一起開發?這款Honda Civic原廠套件含金量也太高
SiCAR愛車酷
小小尾翼找土屋圭市一起開發?這款Honda Civic原廠套件含金量也太高
【試駕】八速DCT輕鬆享受Lotus Emira First Edition無限樂趣
Nov
20
【試駕】八速DCT輕鬆享受Lotus Emira First Edition無限樂趣
Carture 車勢文化
Lotus Emira V6 First Edition 3.5升V6機械增壓引擎+手排的配置與車輛設定,帶來滿滿操駕樂趣,而原始純粹的個性更是適合磨練技術,日前我們再次試駕Emira,不過這次是2.0升渦輪引擎配八速DCT的Emira First Edition,雖然馬力稍弱但樂趣卻絲毫不減,而且自排還更容易上手。前些時候我們試駕了...
福斯拖車頭沒看過吧!Volkswagen Meteor Hybrid採用油電動力概念亮相
Nov
20
福斯拖車頭沒看過吧!Volkswagen Meteor Hybrid採用油電動力概念亮相
SiCAR愛車酷
福斯拖車頭沒看過吧!Volkswagen Meteor Hybrid採用油電動力概念亮相
BMW X3 M50在2024年Rebelle Rally拉力賽中登上領獎台
Nov
20
BMW X3 M50在2024年Rebelle Rally拉力賽中登上領獎台
CarStuff 人車事
Written by: Bear2,500公里,7天,沒有GPS,沒有手機。BMW M再次參加了美國路途最長的越野賽,即穿越加州和內華達州沙漠的艱苦的Rebelle拉力賽。選擇的車輛:沙丘灰(Dune Grey)金屬色的 BMW X3 M50,它經過了針對越野賽的輕微修改,具有一些特殊功能,使其適合嚴格的越野使用。
徹底黑化的得利卡!三菱再推Delica D:5 BLACK Edition特仕車
Nov
19
徹底黑化的得利卡!三菱再推Delica D:5 BLACK Edition特仕車
SiCAR愛車酷
徹底黑化的得利卡!三菱再推Delica D:5 BLACK Edition特仕車
全球首輛寬體Cybertruck,浮誇造型後輪轉向竟不受影響!
Nov
21
全球首輛寬體Cybertruck,浮誇造型後輪轉向竟不受影響!
地球黃金線
全球首輛改裝寬體套件的特斯拉Cybertruck現身!近期,Cybertruck即將登台展示的消息在社群上曝光,想必已經讓不少等待許久的台灣車迷心生激動。不過,這輛備受話題關注的未來感電動皮卡,不僅在台灣或是亞洲地區有著高度聲浪,美國當地也同樣頗具討論度,而在最近舉行的SEMA改裝展,就有車迷...
小米SU7一輛車打天下 今年目標上調至13萬輛
Nov
20
小米SU7一輛車打天下 今年目標上調至13萬輛
CarFun玩車誌
小米以其首輛電動車SU7的強勁需求為基礎,再次調高2024年的銷售目標,其實今年的目標在年初的時候僅7.6萬輛,但是因為銷售表現太好不斷上調,先前才剛定下目標為12萬輛,沒想到在即將進入年底的最後一個月,他們重新訂定了目標為13萬輛,成為小米進軍電動車市場的重要里程碑,在全球多數電動...
雙充電規格電動車!賓士 CLA EV 將搭載 NACS+CCS 充電孔,電池容量一併公開
Nov
19
雙充電規格電動車!賓士 CLA EV 將搭載 NACS+CCS 充電孔,電池容量一併公開
DDCAR電動車
賓士透露 CLA EV 在美國市場推出時,將會是首款同時搭載特斯拉 NACS 以及 CCS 充電規格的賓士電動車,且會把兩種不同規格的充電孔直接整合在同一個充電蓋裡面,車主不用特地選擇充電站或充電槍,也不用搭配轉接器,藉此優化充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