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I冷知識又來囉~~你所不知道的羅浮宮大揭密!
身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就算沒拜訪過,也一定聽說過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響噹噹的名號。說到這個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博物館,每個人多少都能說出有關它的兩三事:《蒙娜麗莎》的家、出自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昔日的皇宮、全世界最知名的古埃及和希臘羅馬文物收藏⋯⋯不過你知道嗎,在成為博物館以前,這裡曾經是監獄!甚至在開館後文物還一度出逃!?此外,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曾經失蹤,就連鼎鼎大名的畫家也曾被懷疑是小偷!至於羅浮宮中最大的畫作是哪幅?為了搬進羅浮宮又經過什麼樣的「手術」?現在就讓我們一一揭曉~~
坐落於塞納河畔的羅浮宮,是花都最知名的地標之一,根據2020年統計,當年共有270萬人前往參觀。
創立於1793年,儘管如今對所有人敞開大門,不過1850年代以前,卻只有藝術家和外國觀光客能入內一窺究竟。至於法國一般民眾,10天中只有一天、後來甚至改成每週只有4小時能參觀,實在令人驚訝!然而,你不知道的還多著呢~~
*羅浮宮並非一直是博物館
雖然18世紀時成立了博物館,不過羅浮宮本身的歷史還要久遠的多:1190年時,卡佩王朝的首位法蘭西國王菲力二世(Philippe II Auguste),為了對抗英格蘭王國,因此在巴黎市區周圍興建起堅固的城牆,以及一座環繞城壕、邊長約90公尺的方形城堡,也就是羅浮宮的前身!
顯然,這座城堡的目的不是用來當作國王的居所,而是用來存放武器和王室財寶。如今依舊可以在羅浮宮的地下室,沿著12世紀的城牆遺跡行走,回溯它中世紀時的模樣⋯⋯
不過到了14世紀,查理五世相中了這處捍衛巴黎的堡壘和監獄,將它改建成王宮。1546年時,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更將它原本的中世紀建築夷為平地,以一棟更宏偉的文藝復興式結構取代,此外,這位法國歷史上深受愛戴的國王,還從義大利購買了《蒙娜麗莎》等大量藝術品。
而後,羅浮宮就在歷任君主的命令下不斷擴建與改建,逐漸形成今日的面貌。有趣的是,雖然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成為博物館,不過1989年以前,它還曾是法國的經濟與財政部所在地,該部門占據了黎塞留翼(Richelieu Wing),因此當時的納稅申報表可是要送到羅浮宮呢!
*你可以在羅浮宮裡複製大師名畫,前提是⋯⋯
如果你曾經參觀過羅浮宮,或許曾經看過畫家攤開畫架與工具,在名畫前臨摹。然而令人感到好奇的是:一般人只能靜靜欣賞,為什麼他們為什麼能通過安檢,拎著大包小包入內,還正大光明的搬出家當作畫?
事實上這是羅浮宮的傳統之一,歷史回溯到1608年,當時亨利四世首次邀請藝術家們到羅浮宮複製皇家收藏。如今,有經驗的藝術家也可以提出申請,在博物館中作畫長達3個月,只不過名額有限,大約150~200人能獲得這項特權,然而光是等候名單可能就得排上兩年!
*什麼?《蒙娜麗莎》曾失蹤!最大嫌疑人竟是⋯⋯
雖然今日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最初其實只是眾多珍藏中「沒沒無聞」的畫作。而它究竟為何聲名大噪、甚至成人眾人爭相目睹的名畫?這得說到發生於1911年的一起竊案,當中還牽扯到畢卡索⋯⋯
羅浮宮館方在8月22日發現《蒙娜麗莎》不見了!經過一週的閉館調查,甚至祭出高額懸賞,卻始終沒有任何下落。過程中警方一度懷疑法國詩人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涉案,又追查到他的朋友畢卡索身上,原因是這位西班牙畫家曾經從阿波里奈爾秘書那取得一系列伊比利亞雕塑,它們被證明是1900年代初期從羅浮宮被盜取的失竊品!
不過兩人經訊問後都無罪釋放,《蒙娜麗莎》失蹤事件也因此成為懸案,然而在媒體的報導下,這幅名畫不斷曝光下,反而因此打開了知名度。兩年後,真正的小偷覺得風聲已過,打算將它賣給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才讓身份曝了光——竟然是曾經在羅浮宮擔任油漆匠的文森佐・佩魯賈(Vincenzo Perugia)。這位義大利人認為該畫作是義大利的財產,必須回到義大利,也因此有不少義大利人還將佩魯賈視為民族英雄呢~~
*羅浮宮最大的畫作曾經被拿破崙切成兩半!?
《蒙娜麗莎》長77公分、寬53公分,是一幅小尺寸畫作,不過你知道羅浮宮最大的畫作是哪幅?答案是出自義大利畫家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之手的《迦拿的婚禮》(The Wedding at Cana)。長達994公分、寬及677公分,幾乎是《蒙娜麗莎》的13倍大!
描繪《聖經》中耶穌與門徒參加的一場猶太婚禮,這幅矯飾主義油畫充分展現出文藝復興時期對於比例、平衡與美學的追求。原本掛在威尼斯聖喬治・馬焦雷教堂(San Giorgio Maggiore)的食堂裡,1797年拿破崙征服義大利時,為了將它帶回法國,硬是將這幅巨作切成兩半。如果你仔細看,即使經過重新組合,那條切割線卻依舊存在。
*二戰時羅浮宮中最重要的館藏曾經出逃!
雖然藝術品沒有腳,卻還是會移動、到海外「旅行」,當然也得避難。1939年爆發了二次世界大戰,就在德國入侵法國之初,當時的國家博物館館長賈克・喬哈德(Jacques Jaujard)直覺法國會被占領,為了避免館藏遭到掠奪,於是他將羅浮宮中最重要的4,000件藝術品一一撤離。
包括《蒙娜麗莎》在內,這些珍品被疏散到羅亞爾河的香波堡(Château de Chambord)和瓦朗塞城堡(Château de Valençay)。最後一件被秘密轉移的,是西元前2世紀的《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at Samothrace)雕像,那天也是法國對德國發出停戰最後通牒的日子——1939年9月3日。多虧了喬哈德的明智之舉,否則今天我們可能不會同時在巴黎,看到那抹神秘微笑和彷彿從天而降的展翅女神。
*究竟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看完羅浮宮所有館藏?
羅浮宮館藏之多眾所皆知,這座博物館歷經多次擴建,主要面積廣達6萬多平方公尺,收藏超過61萬件文物。如此龐大的數量令人驚訝,不過許多人恐怕對此天文數字還是沒有概念,那麼換個方式來說:如果想要一一看完,猜猜看需要多少時間?
根據行家說法,如果你花30秒欣賞一件藝術作品,大概需要200天才能將它們看遍,不過這還只是博物館中展出的35,000件作品,相較於其他鎖在倉庫裡的館藏,甚至於還不到1/17!
好消息是,2021年3月起,你可以透過羅浮宮的網路平台collections.louvre.fr,欣賞超過48萬件、大約75%館藏。這下不用在博物館走到腰痠腳痛,看到眼歪脖子斜,即使不出門(不能出國)也能把羅浮宮給看透透~~
*全世界不是只有巴黎才有羅浮宮!
羅浮宮幾乎等同於巴黎的代名詞,也因此提起這座博物館,所有人都直覺想到巴黎。不過,這座博物館其實還有兩座分館,分別位於法國北部的朗斯(Lens)以及遠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羅浮宮朗斯分館(Louvre-Lens)的出現,是2003年時法國文化部為了解決文化機構過度集中巴黎的情形,所提出的對策。
朗斯昔日是座重要的煤礦小鎮,曾經擁有18處礦井,湧入超過3萬名外來人口。然而隨著1960年代礦井陸續關閉,甚至在1990年代完全停止開採,當地急遽攀升的失業率引發許多社會問題,甚至成為媒體口中「法國最貧困的城市」!
沒想到這點反而讓它從六座入選城市中脫穎而出,雀屏中選為羅浮宮分館的一大原因。考量到這處階級背景主要為工人的地區,當地居民不見得會前往巴黎參觀羅浮宮,那麼就讓博物館自己來到他們身邊⋯⋯
2012年底,出自日本知名建築事務所SANAA的羅浮宮朗斯分館,在占地20公頃的前礦區上正式開館。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設計了一系列以混凝土和金屬構成的單層方形建築,它們彼此以一角連接。
位於中央的正方形建築由玻璃牆打造而成,其他五座長方形附屬建築,則採用拋光的鋁製外牆,以模糊的方式反應周遭景色,同時巧妙融入地景之中,產生鏡子般明亮卻又奇特的效果。光是欣賞建築,就已讓人感覺大飽眼福~~
至於2017年11月由法國總統馬克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副總統及阿布達比王儲共同揭幕的阿布達比羅浮宮(Louvre Abou Dabi),開幕時可是轟動一時。這座面積廣達24,000平方公尺的博物館,是阿拉伯島上最大博物館、同時也是阿拉伯世界首座世界博物館。
坐落於阿布達比海岸外500公尺的薩迪亞特島(Saadiyat Island)上,這座名稱有著「幸福之島」之意的自然島嶼,是當地新興的文化旅遊目的地,目前正進行一系列混合住商與休閒項目的建設計畫,預計未來總共會有8座博物館,當中打頭陣的正是阿布達比羅浮宮。
法國知名建築師、同時也是是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尚・努維爾(Jean Nouvel),,把它想像成一座上方覆蓋著的巨大銀色圓頂的博物館城市,7,800多顆大小不一的金屬星星錯綜交錯,形成穿孔的屋頂結構,誕生了一座「看似漂浮的穹頂」!
隨著光線移轉,穹頂下的空間因「篩落」的光影不斷變化,游移於明暗之間,呈現出陽光穿透綠洲椰棗樹葉般的效果。以波斯灣碧綠的海水為前景,伴隨展區間穿插的水池,阿布達比羅浮宮營造出一種「海中博物館」的錯覺~~
出眾的外表下,這座精緻且現代的博物館,展示著羅浮宮的自家收藏,以及從法國各大博物館借來的全球藝術品,它們橫跨史前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讓不同文明與文化,在這座因石油致富的城市產生碰撞。
看完上述介紹,是不是覺得自己對羅浮宮又有更多認識了呢?就等下次親自造訪,好好查看這些「秘辛」吧!
文字/Iris PENG
21
14
19
21
21
15
21
21
21
19
20
20
18
20
20
20
19
21
2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