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主動脈破裂高危險群 台大醫院開創治療新準則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台大胸腔外科教授、現任台灣胸腔及心血管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李章銘醫師
日前年輕藝人因主動脈剝離猝死,引發大眾對這類疾病的關切;事實上,食道癌也是主動脈破裂的高危險群。台大醫院胸腔外科結合心臟外科團隊,改革既有治療準則,率先對食道腫瘤侵犯主動脈的患者進行預防性主動脈導管置放手術,大幅降低食道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引發的主動脈破裂風險,獲得歐亞多國熱烈迴響,可望成為食道癌治療新準測。
就解剖學構造而言,食道從咽喉開始,一直到胸腔以至腹腔,一旦在這一大段出現腫瘤,往上可影響頸動脈,往下可影響腹主動脈,中間還有一段是胸主動脈。尤其是腫瘤在若是不巧在主動脈旁邊,就可能隨著腫瘤變大,侵犯主動脈。
台大胸腔外科教授、現任台灣胸腔及心血管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李章銘醫師表示,食道局部中晩期腫瘤,治療上經常會先以放療或化療讓腫瘤縮小後,盡量減少對食道周維組織進行大面積的切除,再施以完整食道切除與重建手術。但是以往發現,如果腫瘤侵犯到主動脈,有些患者在進行化放療時,因為腫瘤萎縮,反而撕裂主動脈,造成主動脈破裂,短時間大量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據了解,這一類患者一旦主動脈破裂,出血量經常一分鐘破千,除非患者就在導管室旁邊可以立刻動手術,否則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患者根本來不及搶救,甚至搶救過程中都還有19%到30%的死亡率,有的就算搶救回來,還可能因為血管過於脆弱等原因,再次出血或是感染。
李章銘教授指出,預防性主動脈支架置放,除了可以讓食道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降低主動脈破裂造成猝死的風險之外,也可以讓放射科醫師沒有顧慮的對腫瘤進行治療。而外科更可以在後續完整將腫瘤切除,甚至以單孔微創手術都可以做得很好,降低了致命性的出血,長期下來也可以使腫瘤得到更好的控制。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吳毅輝醫師也表示,食道癌患者的心導管置入方式,與一般心導管的置入沒有兩樣,差別在於食道癌患者因為長期吞嚥困難,體重變輕,連帶的血管也比較窄,對醫師的技術和經驗都是一個考驗。
吳毅輝醫師指出,這類手術的時間大約是一個半小時左右,難易度視腫瘤侵犯哪一段血管而定。操作時由股動脈進入,一直到被腫瘤侵犯到的血管處,置放支架,對血管進行保護,讓腫瘤在消融過程中,不會對血管造成傷害。
李章銘教授強調,台大醫院目前已完多例「預防性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對食道癌侵犯主動脈的患者生命安全多了許多保障。改變了這類患者治療的結,目前已在歐洲及亞洲心胸外科年會及多國發表這項新的治療技術,各國迴響熱烈,讓台灣的醫療水準再次於國際受到矚目,預計這項創新作法,可能會成為未來食道癌治療的新準測。
21
14
19
21
21
15
21
21
21
19
20
20
18
20
20
20
19
21
2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