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時代「曠世才女」紫式部
[NOWnews今日新聞]若要問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是哪部小說,可能沒幾個人會猜到是日本的經典小說《源氏物語》,而且還是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女流之輩,世人稱她為紫式部。那可是個女人被視為智力不足以學習漢字的平安時代,而紫式部竟然可以勝過眾多學富五車的男人,寫出這樣的曠世巨作。日本NHK電視台宣布即將開拍2024年的大河劇《致光之君(光る君へ,暫譯)》,就是在講述紫式部的一生。編劇大石靜表示,紫式部是個能夠發揮原創素材的人物,是個既有活力又堅強的女性。這不禁令人好奇,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呢?這要先從她的出身說起。
中階貴族文人世家的曠世才女
紫式部,約出生於西元973年的平安時代,被稱為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由於日本古代女人地位不高,古籍上通常不會記載女人的名字,只知道她本姓藤原。之所以被稱為『世部』是因為當時宮廷的女官多以父兄的官銜為名,他的哥哥曾任式部丞,故被稱為藤式部。後來因為寫了《源氏物語》,世人又將她與書中的女主人公紫姬連結,因此又稱紫式部。
她出生於中階貴族的文人世家,祖父與兄長都是有名的歌人,皆有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底子。她自小跟著父親學習漢學,通曉音律與佛典。她曾在日記中說道,弟弟藤原惟規為了日後入仕做準備,自小就學習漢文,她也就跟在旁邊聆聽,但是弟弟好像時常覺得費解,她卻很早就熟諳心中,讓父親時常感嘆:「可惜不是個男兒。實乃吾身不幸。」
其實紫式部出生的年代,日本已經停止派遣唐使,與外界逐漸疏離,國風文化發展日益興盛。當時的假名已經逐漸發展為書面語,因此只有男性會在正式寫作時用漢字,假名則成為人們私下往來時的書面語。而且平安時代的女性被認為缺乏足夠的智力,無法學習正規的漢文教育。紫式部曾說,有人認為她「心高氣盛以風流自居……為人清高,只嗜好物語,動不動就立刻吟出一首和歌,而且又瞧不起別人。」也許就是因為她過人的才幹,才越發顯得與旁人格格不入吧!
紫式部二十多歲才出嫁,而且是嫁給大她二十五歲的遠房堂兄-藤原宣孝,以當時的民情來看,算是晚婚。而事實上她與丈夫才結婚三年,生有一女,丈夫就因為得霍亂往生了,她只好回娘家仰賴父兄。她在日記中形容,「自不幸孀居以來,每日無所事事,怔怔地沉緬於愁思。想著餘生會有怎樣的結局。前景未卜,總難釋懷。」因此為了抒發心中的鬱悶,在寡居期間開始執筆創作《源氏物語》。
宮廷鬥爭與女歌人
紫式部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入後宮任女官,開始受到藤原道長的器重,讓她成為彰子中宮的「夥伴導師」。995年藤原道長掌握了實權,將十二歲的長女璋子送入一條院的後宮當女御,最後還成為天皇的正室。當時嫁入皇室的女性,外戚雖然是她們的後盾,但是若在競爭性的歌合中表現突出,也可以獲得很大的影響力。因此藤原道長應該是希望女兒身邊有個像紫式部這樣的女性,才能在宮中站穩腳步。
不過事實上,漢文在平安時代中後期已經不再流行,國風文化正蓬勃發展。女性被認為只能用日語進行讀寫,才能讓宮中的女性與政府、權利架構分開。因此紫式部通曉漢文,還教導彰子中宮漢文,勢必招來臆測與反對。因此紫式部不但要隱藏自己的漢文底子,還要秘密為彰子中宮教授漢文,不可向外透露。她其日記中寫道:「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我連在自家的侍女面前都盡量不去讀漢文書籍,何況在宮中這樣的是非之地。為什麼要炫耀學問呢?」
因此她雖然有在使用漢文,也在創作中將漢文結合其中,但是在外還是保持低調,不彰顯自己的漢學底子,以免遭人臆測。不過顯然,紫式部在宮中的生活並不十分如意,她甚至在宮中看到屏風上的題字,也要裝作看不懂,以求得旁人的容納。這似乎也突顯日本古代的知識女性,對於想要表現自我價值的文化途徑被封閉的困頓。不過紫式部將宮中生活表現在文字創作上,也算是伸張自我價值的表現吧!據聞,晚年她就跟著彰子中宮隱退到琵琶湖畔的藤原氏宅邸居住,並將餘生奉獻於文學與宗教。
紫式部對後世的影響
紫式部開始文學創作的時間約在西元 1001 至 1008 年之間,傳世的作品有《源氏物語》、《紫式部日記》與《紫式部集》。她的作品反映了日語從口語化到書面化轉變的樣貌。九世紀中葉之後,日本作家開始用日語創作散文,歷史學家稱以假名寫作的《源氏物語》,應該是這時期表現最傑出的作品。
紫式部在《源氏物語》的用詞典雅,擅長描述人物細膩的心理變化,劇情曲折有張力,對往後的日本文學影響極大。她雖然對漢學抱著開放的心態,卻也根據國內對『國風的需要』而加以去蕪存菁,融合為日本特有的和風文化。她認為文學應當是描寫現實,以創作者對世間真人真事的有感而發,而非無病呻吟。這樣才能讓作品具有感染力、讓人動心。此外,她首先提出以真實為基礎的『物哀』(物の哀れ)美學概念。意指在描述生活中美好卻悲傷,又稍縱即逝的片刻。她在《源氏物語》後半段對於主角光源氏連續失去政治勢力、人生摯愛的雙重打擊下,隱退在山中小廟時,對生活周遭的描述,便是以這樣的概念來描述。綜合上述,我們發現紫式部的文學特色,通過後世的代代相傳與發揚,不僅為日本文學奠下基礎,也成為日本傳統美學的基本特色。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揚名日本的台灣第一雕刻家 黃土水的傳奇故事
整治宜蘭惡水關鍵人物 來自日本的西鄉菊次郎
Uniqlo創辦人柳井正 從愛打麻將的魯蛇變身日本首富
5
29
5
5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