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觀點】惱人又難解的東部交通問題
台灣早在清領時期,西部幾個港埠都市,就已經對外有很密切的往來,而且還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稱呼。到了日領時期的時候,鐵路交通被日本人從基隆貫通到高雄,因為這背後有實質上的產業利益。那麼到了民國時期重要的十大建設,也把公路系統進化到高速公路,這時候客運或是陸運的便捷,也促使西部的發展迅速,到後來還有國道三號高速公路,近十年還有高鐵的開發,這種錦上添花的工作,不是說哪裡不好,而是對比一下東部的發展狀態,好像台灣的東半部被遺忘了。
OK,我這麼說好了,我從國外工作回來台灣這幾年,跟當年還沒出國念書工作的時候一樣,還蠻喜歡往花東那邊跑的,如果關注我的朋友們,就會知道我們龔家班經常殺到宜蘭吃美食,然後想要練車的時候,就再往南下到花蓮七期的新天地去練個手感,可是呢……嗯,我必須說,這個東部西部兩邊的交通條件,還真落差太大,雖然這幾年真的是有進步一點,但是跟西部做對比的話,還是很落漆的!
我們把時間倒回去沒有國道五號高速公路之前,想要開車去宜蘭就兩種選擇:台2線濱海「公路」、台9線北宜「公路」,這兩條都是公路喔,也就是說大小車輛混雜、還有紅綠燈走走停停,運氣不是很好的話,還會去碰到道路養護或是坍方,無論走哪一條都非常花時間,而且就是這兩條沒得選,過了很久很久很久……因為真的很久,終於才出現了國道五號高速公路,速度上是變快了啦,但是車潮卻又變成宜蘭人的惡夢。
有了國五高速公路之後,我記得大家都把宜蘭叫做「台北後花園」,反正就是台北人趨之若鶩的新地方,買土地蓋別墅那些就不提了,重點是你們知道嗎?原先開高速公路的本意,無非是希望改善北部到宜蘭的交通環境,但是好像沒幾年好光景,這條公路已經到了每逢假日必塞車,甚至因為肺炎的局勢影響,台北人又沒有地方跑,所以又去佔領東台灣,現在連平日要從台北出門,又是塞到莫名其妙的地步,更不要說還想往南到花蓮了。
說到花蓮又是一個心酸的故事,我有些住在花蓮的朋友,他們就是早年蘇花公路落石不斷,如果有作買賣要往返蘇花公路的家人,好像都有遇過落石砸下來、或是因為落石受困的經驗,一直到2010年花蓮台東的人已經忍無可忍,數度包車北上到交通部訴求「安全回家的路」,政府才在次年開始創設「蘇花公路改善計畫」,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蘇花改」,到了2018、2020年才告陸續通車,從陳情到完工通車,恰好花了10年的時間。
其實,前面說的那麼多,都只是我的舖陳而已,我要說的問題是:政府為東部作了那麼多,可是政府作了這麼多,你們感覺像不像是矇著頭做事?國道五號因為有雪隧,所以又是一堆車種車輛限制;接著蘇花改也是因為環境影響評估的說法,又是限制一堆車子不能上路行駛,真的只讓小客車和大客車通行,這樣的設計真的是對的嗎?而且這樣狀態迫使兩輪(無論排氣量)和大貨車、聯結車,一定要走在相同的道路上,這樣對嗎?
不管台灣的哪一年、哪一天、什麼時候,我先講這不是瞧不起兩輪、四輪也好、或是大車,偏偏就是會有不大守規矩的用路人,從新店北宜開進去之後,就好像以為到了秋名山似的,接著會再從蘇花公路當作是迎接第二段賽道,我每次看得實在是心驚肉跳,今天不管誰違規或是超速,運氣好的讓你多拚個幾個彎道,但是我就講幸運女神絕對不會一直在你身邊,兩輪或是重車只要發生一個意外,往往都是非常嚴重,如果腦海裏面轉一下,想想有什麼後果的時候,或許大家會把油門放慢一點。
👉 蘇花事故動態圖
我知道北宜或者是蘇花這兩條公路,永遠都有人覺得很刺激、或者是一定要征服,但是說真的背後的代價,真的大家要好好想想,想玩車去賽道會不會比較好?另外我覺得也要好好想想的呢,就是我們的公路總局,當你們把計畫做出來之後,有沒有評估各種用路人的使用條件,只是一味討好小客車群的作法,沒錯我知道,這樣可以讓人流早點到達目的地,可是其他的動力交通工具,是不是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被當成排外的邊緣人?人家也是繳錢驗車領牌照,為什麼用路權沒有平等的條件?這樣不是很奇怪的邏輯嘛?每年都有層出不窮的兩輪和大車的事故,真的沒有辦法幫他們做規劃嗎?如果可以做適當的分流,我想這會是你們這些公務單位,一個很大很大的功德啊!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都希望大家能安全和安心地騎車開車,但是現有的用路環境,路雖然多開闢了幾段路,當然還有高速公路,不過從北部要到東部現在是非常辛苦的環境,你想想走國道五號的時候,可以在雪隧裡使用最高速限90公里的時間,要嘛不是深夜、再不然就是清晨,沒辦法,政府規劃給我們的現況就是這樣,所以真的,我還是那句話:小心不蝕本,高速公路快不起來就要專心一點,不然一不小心就是追尾事故;另外只能用公路的兩輪和大車,該遵守的交通規則就在那兒,那個不是寫好看的,乖乖遵守、注意速度,小心駛得萬年船。
延伸閱讀:
👉【羅賓觀點】電動車為什麼電池會自燃?持續進化中的電動車系統
24
17
25
24
24
24
24
24
21
22
24
20
23
20
19
22
23
22
22
18